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目前分類:深信因果 (206)
- Jan 09 Wed 2019 05:03
李炳南:因果可轉變
- Jan 02 Wed 2019 05:01
佛經告訴你,為什麼有的人會突然離去?
- Dec 29 Sat 2018 05:25
廣化老和尚:親述殺生的現世報應
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,我的腿是怎麼摔斷的? 就是我過去殺的畜生太多了,雖然有的我並沒有親手殺它們,但卻是因我而殺的,所以果報就現在我的身上。民國六十三年端午節的前幾天,我在關房中拜淨土懺,準備要求生西方。如果工夫好一點的,淨土懺修好了就到西方去了,那些眾生的命債要找誰算呢? 當然這些債總是要還,所以當我在修淨土懺時它們就來阻止我,不准我先往生西方。
我記得很清楚,那天早上八點鐘,第一支香拜下去,就覺得我自己好像朝著西方淨土的方向走,走著,走著後面很多的雞、鴨跟著我走。我心裡想,這些雞鴨從那裡來的呢? 我從關房望出去,關房外面的小院子一直通到馬路,從馬路一直到南投街上,接著到一個大操場,都遍滿了密密麻麻的雞、鴨,其中還有豬、牛、狗。
- Dec 16 Sun 2018 00:13
你可能在信佛,但不見得真的相信因果!
因果是自然法則、自然規律,是佛法中最根本、最基礎的道理,佛法中所有其他的理論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
不論信仰不信仰佛教,都得堅信因果,不論相信不相信它,它都在發揮作用。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相信因果、重視因果,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。
- Dec 14 Fri 2018 23:49
嘎瑪仁波切:因果業力,隨時隨刻都會降臨在人們身上
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像一個智能攝像頭,你不用告訴它,這個東西要拍,那個東西不要拍,你的任何一個小動作,任何一句言語,任何一個心思,它都能幫你拍下來,囤積存儲在阿賴耶識裡面。哪一天剛好敲到這個鍵盤,那一幕自然就會跳出來,而跳出來的時候,你就必須得承受,這就叫因果業力。
了解阿賴耶存儲器的工作程序,大家要好好想一下情緒的來龍去脈,要知道,這就是苦集滅道中「集」的來源,因此要從源頭上斷掉它,或不讓它成熟。如果你存進去的是一個惡性腫瘤的「種子」,一定要盡早發現並切除,這樣它就沒有機會擴散加大危害; 如果是良性的,也要防微杜漸,做有效的預防,防止惡化並作出積極的調整。
- Dec 12 Wed 2018 23:31
福盡而死是真理
所謂「受苦是了苦,享福是消福。」我們修道人為什麼要修苦行? 一天只吃一餐,就為要了苦的緣故。苦了了,便是樂。福,有應享的福和不應享的福。應享的福,是自己工作所得來的代價,能夠住好房子,穿好衣服,吃好東西,坐好汽車,可以享受一番。可是,要知道享完之後,就消福了,而在福報的銀行就沒有存款了。
不應享的福,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,由僥幸得來的福。好像強盜,搶人家的錢,自己享受,這是不講道理的享受,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在福報銀行的戶頭就透支了。應享的福,享完之後,就報銷了福,何況不應享的福,硬要勉強享受? 這不但消福,而且還要虧本。因為這種關係,福不可享盡,享盡就沒有福了; 苦可受盡,受盡則沒有苦。我們做人,要明白這種道理。在困難的環境中,歡喜接受逆境,這樣便無怨恨,也沒有不滿現實的心在作祟。
- Dec 12 Wed 2018 00:59
錢從哪裡來?何為真正的財富?佛教短故事告訴您!
錢從哪裡來?
佛教主張三世因果——過去世、現在世、未來世,輪迴是無始無終的。如果我們在過去世很吝啬,未曾布施,那麼即便今世得到了億萬遺產,也未必有福享用; 如果我們在過去世多行布施、廣結善緣,那麼即便今世出生於貧困之家,長大成人後,也依然能福報具足。給大家講四個小故事吧。
- Dec 09 Sun 2018 00:01
想要提升道德水平,離不開對因果規律的把握
弘揚佛法,提升我們民族的素質,提升我們中國人的道德水平,就在佛教裡面。沒有佛法的熏陶,我們的道德是上不去的。儒家的道德,它也要建立在因果的觀念當中。《尚書》、《周易》,包括孔子,也都在談因果問題。儒、道、釋三家的聖人,都離不開因果。這個《安士全書》,周夢顏居士說:人人信因果,天下大治; 人人不信因果,天下大亂。就這個道理。那由輪迴可以過渡到道德的層面來。那麼我們要思惟,這個神識它來——來了就叫生哪,它是怎麼來的?
神識離開,它去什麼地方? 是以什麼樣的力量決定它去什麼地方? 這是第二個層面的思惟了。好,這種思惟,佛告訴我們是隨業緣、業力來決定的。不是上帝或者神,或者佛菩薩來給你安排的。這是自因自果的。你神識是隨著你的善、惡業哪個強而來投生的。這個業緣,就是我們在(前世)、這一世所造作的業。(來,隨前世業;去,隨前世余業、這一世業)造業的工具就是身、口、意。這個業造成了,就構成了一種力量,這就叫業力——卡瑪karma。那神識呢,就是隨著這個業力而投生的。
- Dec 04 Tue 2018 05:55
嘎瑪仁波切:業力“欠條”,因果業緣,從來不會放過誰
業,也可分為引業和滿業。引業:是牽引心識投胎的業,決定這一世生在哪一道裡,又名牽引業、總報業。滿業:是投胎之後,在一生裡次第成熟的業,決定這一世的苦樂、壽命長短、貧富貴賤等種種差別果報,又名圓滿業、別報業。而引業和滿業的結合,決定了眾生這一世的生命狀態。
業,又可分為白業、黑業、黑白雜業三種。因為善惡業交雜而作,所以果報是生為零散而居的天人,以及生在四大部洲的人,這就包括了我們。也就是說,生在這個世界的我們,其實是善惡業交雜的結果,也因此,我們的生命中,也是痛苦和快樂交錯地出現。
- Dec 04 Tue 2018 00:20
前世欠的債,今生必須還!
過去東北農村,有一對夫妻,他們有一個兒子。但這個獨生子,從小體弱多病,夫妻二人對這個孩子,真是寵愛有加,孩子要什麼給什麼。為了給孩子治病,幾乎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積蓄和財產。
當這個孩子長到十八歲時,有一天,孩子指著家中唯一剩下的,一匹大花馬說:我要吃馬肉,把這匹馬殺了。夫妻倆看著這匹好端端的馬,要殺了吃肉有點捨不得。這可是家中唯一值錢的牲口了,全家的地裡的活,全靠這馬來干,可他們看到兒子,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樣子,又有些可憐。
- Nov 30 Fri 2018 00:38
越是在修行的人,那些罪業越是會現形
傍晚,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,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,在大殿外,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,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:「出家以來,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,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,不知是我沒有修行,還是業障特別重?」
老和尚說:「越是在修行的人,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,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,使你受苦,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,這些磨難會刺激你,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,而志求出離,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,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,才能得到清淨安樂,成就淨業。」
- Nov 26 Mon 2018 01:17
業報一定要靠自己轉
轉業報一定要靠自己, 別人不能代替, 別人如果能替我們轉業報. 換句話說, 佛菩薩就有能力幫我們轉業報, 我們還要修行嗎? 業報是自己造的, 必須要自己回頭, 消除業障這個事情任何一個人都沒法代替這個道理一定要懂!
釋迦牟尼佛能不能幫忙? 幫不上忙. 阿難才真正覺到: 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. 不修不得. 任何人都沒法代替, 遇到佛菩薩指點你, 給你說明道理教你方法, 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僅止於此, 我們懂得理論, 方法, 自己認真努力去修行, 修行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, 我們的業障就消除, 命運就轉過來了.
- Nov 14 Wed 2018 06:04
海濤法師:講故事|還你十六刀
在民國初年時,由於戰亂的原因,所以盜賊很多,有一戶人家,一共住有十七個人,全家人都信仰觀世音菩薩,早晚都不忘上香禮拜觀音菩薩。
有一天晚上,這戶人家的主人夜晚睡覺時,夢見觀音菩薩託夢給他。在夢中,觀世音菩薩說:
- Nov 11 Sun 2018 00:13
沒有福德,你所得到的一切,都容易失去
《國語·晉語六》中說:「吾聞之,唯厚德者能受多福,無福而服者眾,必自傷也。」由此可見,君子以厚德載物,少德無福者是無法載物的,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災難。
清華大學把「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」作為其校訓,就是因為厚福德者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,更好地完善自我。今天,我們來談論一下福德對我們為人處事的作用與影響。
- Nov 11 Sun 2018 00:00
李十方:我的“賺錢秘訣”
我的“賺錢秘訣”
作者:李十方
- Nov 09 Fri 2018 00:15
學習因果
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,必須把因果的事搞好,因為你懂了因果,自己的煩惱就會降低,自己只會做好事,不會做壞事,因為這個身口意一動就是一個種子。
先舉個例子,首先一個種子是什麼,果就是什麼,一模一樣,大家想想看,你種一粒麥子,等你收果子的時候,是不是種子和果實一模一樣呢?是一模一樣,不會變的,你種一粒稻子,將來收也是收稻子,記住種子和果實是一模一樣的,這是第一條因果規律。
- Nov 08 Thu 2018 00:18
如瑞法師:別忽略了因果
我們在生活當中最容易體驗到的要算身體生病,而從生病當中也可以來鍛煉自己。不舒服的時候,一般人可能最先想的是看醫生,但慢慢地要學會在自己身上觀照,來看因果找出原因,從根本上來對治。
我經常都是用這種方法來面對病苦的。在我上高中的時候,學校組織一場比賽,比賽下來,我們團隊輸了,我很生氣。爭吵完以後,急急忙忙去吃飯,結果因此得了個急性闌尾炎。本來闌尾炎只要到醫院做個小手術就可以治好,但因為種種的緣,沒有及時做手術,最後導致闌尾膿腫。那時還是沒太重視,也沒管它。就這樣,出了家以後,直到現在幾十年了,闌尾老是隱隱地疼痛。我想,同樣一個闌尾炎,很小的事情,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產生了這樣的痛苦,而且這種痛苦一直伴隨著自己?
- Nov 04 Sun 2018 00:01
海濤法師出家感人因緣
每一個人的生命就像一首歌,都有它的歌譜,高低起伏,所以,佛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生命裡面,體悟生命的真理。不過,各位要有一個觀念,花若要結果實,就得捨去當初美麗的花瓣。一個人的成長,一定有捨棄、放下的過程。女人,年輕時很美,手很細嫩,不過若要做一個賢妻良母,為了做家事、照顧小孩,就會有一雙很粗糙的手。一個小孩,要獨立、要成長,就得離開一向很依賴、很摯愛的父母,這就是現實的人生。
其實,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過程;包括想要修行的過程、想要成就的過程,一切眾生所面對的悲歡離合,我們都要去面對。我出家的過程也沒有什麼特別,我籍貫是台北人,但是在高雄出生。父親來高雄拆船,那時家裡的環境比較好,小時候,也不知道出生在高雄那裡,總共搬遷三個地方,只記得一個地方叫「三塊厝」,不知道是什麼地方,問我母親,她也說不清楚。孩時,常常做夢,現在才了解我常會夢到出家人,甚至有一段時間,每晚都夢到同一個出家人站在床頭看我,那時還不知道出家人的模樣,我心想,大概是我常跑去田裡偷捉魚,所以那個種田的人就常來找我吧!
- Nov 03 Sat 2018 00:35
佛陀故事:有福德的罪人
有一次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,當時聚集了一千兩百五十位弟子、一萬多個菩薩和各天界的無數聖賢眾神,大家聽聞佛法都心生歡喜。
說法到一半,佛陀突然問阿難:「你有見過年老長壽,而且具有福相的老人,卻還有罪惡報應沒有還清的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