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
目前分類:開示法語 (100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  在這裡給大家樹立一個正確知見。有很多人也確實看到這種社會現象。哪一種社會現象呢? 他的父母拼搏一輩子,奮鬥一輩子,掙了很多錢,搞了很大的一片事業。可是他這個孩子呢,哎,從小嬌生慣養的,大學畢了業就出國。出了國鍍了金以後回來了,回來繼承他父母的那個遺產,好多好多錢,孩子他沒付出,一直在花錢。哎,他父母走了,往生了,死了。有的人說,你看,他父母掙的錢給他孩子了。他父母掙的錢給他孩子了,不是有一句話嗎?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。」這不是佛教的一句話。我在這裡,舉這個意思是讓大家明白,修行是各自的,造業也是各自的,互不相欠。是這個意思。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看到的一個家庭,共同享受的財富,那是共業感召。

  即使你那父母拼搏了一輩子,給他從來沒有付出過、沒有辛勤過的孩子留下了家業,似乎是看著,他的父母的付出贈予他的孩子了,或者是他父母的福報賜給他的孩子了。我們是這樣認為的,我們是這樣看待的。但是,用佛教的正確理念怎麼看? 過去他們曾經對這部分財富有過共同的業,共同的善的業,善的付出。我們說一句不是很好聽的話,就相當於,他的父母該他這孩子的錢。父母辛苦了一輩子,最後孩子長大成人了,父母沒有享受,走了,留給孩子了。這屬於欠債,這屬於欠債還賬。不是他父母所付出的能影響他的孩子,不是這個意思。所以說,未作不得,這是說的業果的特點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說「不思議業力,雖遠必相牽,果報成熟時,求避終難脫。」眾生造作善惡業,每一種行為必然會產生後果,這種後果就是業的力量所導致的,只不過這種果報顯現需要因緣,也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現報、生報和後報。就像一個人犯了罪逃跑了,有的很快就會抓獲歸案,有的要經過幾年、幾十年才被抓住,這個都是跟因緣有關,但是無論時間長短終是要受報的。「假使百千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就是這個意思,不是不報,因緣未到,因緣到了,誰都逃脫不了的。

我們今天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因有果的,大家一定要注意,所以我們知道因果了,我們現在何必還不只修善業修淨業,還要造惡業幹什麼?你造惡業等於是給你自己設坎,等於給你自己在設難,我們今天難怎麼來的?都是我們自己造的現生在受報,所以不要怨天尤人,不要怨自己現在的努力沒有結果,也不要怨自己貧窮,也不要怨自己相貌不好,這都是我們自己曾經所造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;放下,不再受它影響了。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,不是的,事照幹,今天這一天的事情還得照幹,心裡頭痕跡都不落。

諸位在這裡要記住,放下是論心,是論心,不是講事。事上有,心上放下是真放下;事上放下,心裡沒有放下,那是假的放下,不是真放下,那不能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是在心上放下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不要在相上執著。 看看自己的念頭,一天都起什麼念】

夢參老和尚開示:


  以前有一位師父,他有兩個徒弟,其中一個大徒弟,已經深入修行了,可是外表沒有顯現出來,外相就是睡大覺。 另外一個小徒弟非常精明,看不起不聰明的師兄,「這個傢伙,出家幹什麼? 一天懶惰得要死!」不過他師父是知道的,非常重視大徒弟。 這個小徒弟自以為很聰明,就很不滿。

  有一次他的師父就試驗這個小徒弟,拿個夜壺,老年人夜間尿尿用品,那個夜壺是瓷的,他師父就讓他小徒弟洗。 洗一遍,他師父說不乾淨,再洗,洗兩遍,還是不乾淨,再洗。 洗了好多遍了,拿來總是不乾淨,他就沒辦法了,「師父,我洗不好了。」「你洗不好,找你師兄去洗。」

  嘿,他就煩惱了,「我洗這麼多遍都洗不好,他一天睡大覺,他會洗得好? 我看他怎麼洗?」他就拿那瓷的夜壺給他的師兄洗。 他師兄在那膝蓋上一頂,把這瓷夜壺翻過來了,再去洗,一洗就乾淨了,翻過來還不乾淨嗎? 這時候他才知道他的師兄是真正有德行的,真人不現相,現相就不是真人了。

  你從外相看,你看不出來哪個好哪個壞,得從本質上看。 你看這位師兄對什麼事都糊裡糊塗的,因為他什麼都不執著。 這個小徒弟很精靈的,就是因為他太執著了,他才精靈。 懂得這個道理嗎? 你以為他在睡大覺,其實是在觀心呢!

  不要在相上執著。 看看自己的念頭,一天都起什麼念; 念頭要是什麼都不執著,就是清淨的。 你要是看什麼執著什麼,一句話也放不下。 看著一點事,牽涉你的放不下,那還可以,因為涉及你的自利。 不干你的事,你也跟著攪亂,放不下,你說你不是糊裡糊塗,麻煩嗎?

  這不只是說話,而是檢查你的行為,身所做的,有時候都不是真切的,心所想的才是真切的。 身口是被指揮者,它有個識,指揮它的是識,你把識降伏住了,雖然不行,還是得降伏這個心。 識是被心所指揮的,心的層次太多了,共有四十二個。 咱們現在從十住、十行開始,乃至於到十迴向,十地,十一地;佛,不是那麼容易成就的。

  念誦《梵行品》,不用五分鐘就可以念完了,要是去做,你要從凡夫地證到成佛。 咱們講的都是佛的境界、大菩薩的境界,一發心就成正覺了,這樣的菩薩境界,能示現百劫作佛; 可是我們的心,還沒有完全梵行,唯佛與佛才能究竟梵行,不要把這個問題看簡單了。

  我們怎麼辦呢? 咱們從淨行達到梵行,先修持文殊菩薩所教授的一百四十一願,再達到法慧菩薩所說的,一切無所著,這個時候功德就大了。 是什麼功德呢? 發菩提心。 發菩提心成佛,並不是那麼容易的,讀讀《梵行品》就知道了。

  要是我們做任何事都不執著,那就像一個癡呆似的,像傻子似的,其實並不傻。 中國有句話,大智若愚,智能越大的,你看他像傻子一樣。 他就是傻,小事不注意,大事不糊塗; 越大的事,清楚得很,小事他根本不在意,要這樣去修行。

  我們一天當中就執著穿衣、吃飯、人我關係,要是把心放在這個上頭,怎麼能修道呢? 怎麼能清淨呢? 貪瞋痴放下了,戒定慧才能生起; 戒定慧能生起了,你才能夠一切無著。 這並不是不持戒,而是他持戒達到這種程度了,不持而持,不再作意了,他不會犯戒的。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印光大師開示:
以殺業最礙往生。即不往生,更須不食肉。庶免未來償身命債。念佛吃素往生西方,是世間第一功德事。食肉一事,關係治亂升沈。欲了生死出輪迴者,當凛凛於此事,庶有希望。

廣欽老和尚開示:
「念佛,不要吃肉! 」。在胎、卵、濕、化四生中,我們每個人都曾去做過,在別道中受完業報,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。所以,今天我們所得到的這人身是從那一道來的,我們不知道,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,若不知歸命佛、法、僧,持齋、戒殺,勤心念佛,此身受報盡,將轉入何道,自己也懵然不知,帶著新的罪業而去,如此一去,人身也就難保。

海濤法師開示:
《大智度論》云:諸餘罪中,殺業最重;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,但以前我們已造已欠的殺債,還是有因果報應的,還是必須償還的。而放生就是積極­的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的無數的殺債,並且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為,消業最快,善緣最深,福報最大,對於我們修行的往生大業,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。

妙蓮老和尚開示:
佛陀告訴我們:「夫食肉者,斷大悲種子。」慈悲心是佛種子,念佛人一面念佛想成佛,一面又食肉壞了慈悲種子,怎麼可能成佛?所謂「念佛持戒,持戒念佛,萬人修萬人去。」想生西方沒有障礙,就要吃素念佛;吃素也就是持「不殺生」戒,殺生罪業是最重的!如果只是念佛而不持戒吃素,到時有了障礙生不了西方,就不要怨:「我想生西方,怎麼阿彌陀佛都不來接引?」不是阿彌陀佛不來接引,是臨命終時,你的業報、冤家都來找,使你沒有辦法去。這就是業障嘛!諸凡果報一切唯人自招,如是因感如是果,因果決定是如此!希望大家都能戒殺放生、吃素念佛,用慈悲心念阿彌陀佛,將來決定同生西方!

---------------

《大乘入楞伽經》
「復次,大慧!我諸弟子,為護世間謗三寶故不應食肉。何以故?世間有人見食肉故,謗毀三寶作如是言:『於佛法中,何處當有真實沙門婆羅門修梵行者?捨於聖人本所應食,食眾生肉,猶如羅剎食肉滿腹醉眠不動,依世凡人豪貴勢力覓肉食噉,如羅剎王驚怖眾生。』

是故處處唱如是言:『何處當有真實沙門婆羅門修淨行者?』無法無沙門無毘尼無淨行者,生如是等無量無邊惡不善心,#斷我法輪絕滅聖種,#一切皆由食肉者過。是故,大慧!我弟子者,為護惡人毀謗三寶,乃至不應生念肉想,何況食肉。

「復次,大慧!#菩薩為求清淨佛土教化眾生不應食肉,應觀諸肉如人死屍,眼不欲見不用聞氣,何況可嗅而著口中,一切諸肉亦復如是。大慧!如燒死屍臭氣不淨,與燒餘肉臭穢無異,云何於中有食不食?是故,大慧!菩薩為求清淨佛土教化眾生不應食肉。

「大慧,今若有癡人,#謗言如來聽許食肉,亦自食者,當知是人,惡業所纏,必當永墮,不饒益處!」

---------------

為何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?(集淨宗祖師之回答)

●淨宗十三祖,印光大師開示

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人少?

佛所說一切法門,雖高深玄妙,圓頓直捷,皆須斷盡煩惑,方可了生脫死。若斷而未盡,則尚不能了。況完全未斷者乎。唯念佛法門,仗佛慈力。若有真信切願,至誠念佛,無一不住生者。然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者。以愚癡無知,只求來生人天福報,或不生慚愧,常行不孝不慈,不忠不義等事,心與佛背所致。過在自己,非佛不慈悲也。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,曾作諸惡,今既念佛生大慚愧,痛改前非,則亦可決定住生。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,兒女不依父母之教,父母無可奈何。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,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。(文鈔三編卷二復鄭琴樵居士書)

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,真能了生死者少。祗以念佛之人,無深信切願,但求福報,希圖來世富貴。不知希圖來世富貴,譬如仰天射箭,力盡則還,非但無益,且有損也。即如今世念佛,感人天福報,有福報而無正智。以有福報故,則有勢位富貴。以無正智故,則愚癡而不信因果。夫以不信因果之人,處勢位富貴之地,如虎附翼,益增其惡。故福報愈大,造孽愈多。既造惡業,應受惡報。此所謂三世怨也。故念佛者,斷不可存福報之心,當以猛利直前,往生西方,為了脫生死之妙法。(文鈔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)

---------------

●淨宗八祖,蓮池大師開示:

蓮池大師曰: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,往生西方成佛者少,何也?此有三故。

一者口雖念佛,心中不善,以此不得往生。奉勸世人,既是念佛,便要依佛所說,要積德修福,要孝順父母,要忠事君王,要兄弟相愛,要夫妻相敬,要至誠信實,要柔和忍耐,要公平正直,要陰騭方便,要慈惠一切。不殺害生命,不凌辱下人,不欺壓小民。但有不好心起,著力念佛,定要念退這不好心。如是才是念佛的人,定得成佛。

二者口雖念佛,心中胡思亂想,以此不得往生。奉勸世人,念佛之時,按定心猿意馬,字字分明,心心照管。如親在西方面對,不敢散亂。如是才是念佛的人,定得成佛。

三者口雖念佛,心中只願求生富貴,或說我等凡夫,西方無有我份,只圖來世不失人身。此則不合佛心,佛指引你生西方,你卻不願生,以此不得往生。奉勸世人,凡念佛者,決意求生休得疑惑,且如天宮富貴,福盡也要墮落,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?若說你是凡夫,西方無份,則聖賢都是凡夫做。安知你不生西方也?可發廣大心,立堅固志,誓願往生,見佛聞法,得無上果,廣度眾生。如是才是念佛的人,定得成佛。

-----------------

平時不念佛,又壞事做盡的人為什麼能往生?!

●淨宗九祖,蕅益大師開示

「若無平時七日功夫,安有臨終十念一念。縱下下品逆惡之人,並是夙因成熟,故感臨終遇善友,聞便信願。此事萬中無一,豈可僥倖。」

蕅益大師說~ 五逆十惡之人,臨終時因為過去世的深厚善根先成熟了,遇到善友助念便信願往生,臨終升起了善念,這種事一萬個人中難得有一個,怎麼可以存有僥倖的心態呢?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大家冷靜想一想,今天人類發明農藥,有沒有利物? 有沒有? 沒有。他只是圖眼前他的方便,這些蟲來了,把牠殺了,跟義不相應,怎麼可以殘害這麼多生命? 人類有沒有得到好處? 沒有。農藥一噴,大地統統板結,這些地以後不能種菜了。接著呢?「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」,請問所有的動物裡面喝農藥喝得最多的是誰? 你說人類聰不聰明? 短視近利!

  現在更可悲的在哪裡? 可悲在種菜的人不敢吃菜,種米的人不敢吃米,做哪一行的都通知他家裡不要享用這些東西。比方說做食品的人,做汽水的人,你看他家裡喝不喝汽水? 是吧? 坦白講,什麼橘子汽水、蘋果汽水,哪有橘子? 哪有蘋果? 都騙人的。因為他們沒有學過「青年十二守則」,信義為立業之本。大家要了解,橘子汽水怎麼來的? 它是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一個化學物質,味道很像橘子,我都曾經做給孩子看,用蘇打粉還有酚,來,誰敢喝? 所以很可悲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些人是病在他身上,有些真的是眾生在他身上,就是鬼,前世因緣在他身上,醫學上叫雙重人格,他有另外一種聲音在他身上,甚至讓他痛苦。但是各位,痛苦,因為是你跟他的緣,你過去對待他怎麼樣,他現在對待你這樣,所以你只要很有慈悲心,努力修行,不要覺得他是個痛苦,他是你的助緣。我現在生病,所以我更要生起悲心,觀修空性,沒有這個病,我怎麼觀修空性? 因為我有個苦,就是有我執,才會覺得我在生病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,就沒有苦了,所以這個病,也是我修智慧的因緣。第二個,我之所以病苦,我才要去放生,我念《藥師經》,這也是我修行的助緣,但是更重要的是這苦,而讓我能夠了解所有病苦眾生的痛苦,所以我要來做盡各種的功德,點燈,願所有的病苦、離開病苦,這個苦就變成你的最大的助緣,所以千萬不要趕他走,不要這個想法。

  你家裡住一個鬼,你要趕他走,這個鬼,現在住到你身體來了,你怎麼趕他走? 事實上他也是你的一部分,雙重人格就是,他就是你的前世一樣,只是這種合在一起的,你要用悲心,對方也會生起悲心; 一個對立,永遠都在對立,那沒辦法。所以不是趕他走,是用空性,是用大悲心,跟我一起修行,一起成佛吧! 就像連體嬰一樣,兩個頭到底誰是誰,同用一個身體,就是他們這兩個意識的緣,然後他說:「殺掉一個,留一個。」 如果你是連體嬰,現在你媽媽決定殺掉你旁邊這個,留你,你學佛了,你敢嗎?你活下來,是殺掉跟你有緣的這個人。所以有一位菩薩,他女兒懷孕了,三胎,醫生說三胎不好,留兩胎就好,他就問我:「師父,要殺死哪一個胎?」後來他還是殺了,我說:「絕對不行,打死也不行,來就是三個,你把他生下來,人家五個、六個都在生。」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這是講消業障。滅罪的功能更殊勝,「至心念佛一聲,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。我們平常散心念佛,沒有辦法做到至心,起碼也減輕業障,雖然沒有像經上講的滅這麼重的業,但是也一定對消業障有幫助。我們希望念佛功夫不斷的提升,如果念到功夫成片,一心不亂,消業障就不止八十億劫。這個地方講的是至心念佛一聲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這一段是出自於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造五逆十惡,臨命終遇到善知識,勸他念佛求生西方,這個時候他聽了就接受,就肯念佛,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。

  節錄自 二O一六年東京冬季佛學講座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二集)  2016/11/26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另外,那個時候基金會每個月都要買鳥去放生,很多人捐錢,我們要放生,專款專用,你又不能把這個錢拿去用其他的地方,要背因果。所以都去鳥店訂,跟老板說我們要買一千只。老板說我們只有五百。那你趕快再去抓,再抓五百來。老板就趕快到鄉下去,叫那些抓鳥的,訂單來了,趕快抓。後來我們老和尚知道,說不如法,這樣做不如法,那樣鼓勵人家去抓鳥,這個不行的,你不能事先去訂的。你放生要不定時、不定點,不一定什麼時候,不一定在哪個地方買,看到了能放,隨時買隨時放。不能跟他約定時間,老板,下個月給我準備五千隻。他剩下五百,再去抓四千五百來湊你這個數。那你不是鼓勵人家殺生嗎? 這個做法就不對了。

  節錄自 淨土集.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六集)  2016/9/21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對於我們心理的狀態,凡夫眾生的心散亂是正常的,凡夫眾生是沒有清淨心的,所以要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。

  不學佛之前,都是散亂、黑暗、狂躁的心,在裡面加入佛號,就有轉化的功能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,念佛、念咒、學教、持律、參禅,都不要貪求快。你想很快成功,就是一種貪心,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。自性光明是沒有貪心,靈感智慧也無貪心。貪心就好像一面鏡子上,積了塵土。所以這一點,用功的人要切記明白,不貪多、不貪便宜。

  沒有貪心就能放下,得自在解脫。得自在,才能開大智慧,大開圓解。各位要深深明白,「勿欲速,欲速則不達。」好像你想到紐約,不坐飛機、火車,而只想以兩腳跑步,和飛機、汽車比賽,看誰到得快,結果呢? 你會累死也到不了目的地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說到底,須彌四洲和宇宙銀河不衝突,還是因為「一人一世界」的道理。面對一杯水,凡夫、二乘人、菩薩的看法都不同。他們會各執己見,彼此的境界無法互相取代,但「上上」可間接知道「下下」看到了什麼。能知道下一層的境界,就能具備指導意義。

  「具備指導意義」意味著,當知見對下層有提升作用,能產生增上生與決定勝的意義時,這樣的知見便可以交流。在此種情況下,增上生與決定勝始終都有一個大方向——解脫。阿羅漢對極其宏觀與微觀的世界都能把握,凡夫不可以,凡夫四處都是迷茫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離四相來修六度萬行,則得菩提。所以我們平時,在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的時候,如果心裡還有執著、還有名利、還有所求,那這種都不是離相修行,不能做到離相修行的話,說真的,都不能稱為修學佛法。你有我執,就不能算是佛法裡面的修行。

  摘自宏圓法師《金剛經》講義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以後哪一個師兄、師姐跟你講,你就聽聽就算了,也不要生氣、也不要辯。我覺得修行的一個好處:別人背後罵你,你更不會生氣,別人面前罵你,你也是笑笑的靜默。因為我們,對方一時不了解他可能起了一個煩惱所以他罵你那句話,因為他是起煩腦了嘛!所以你要更有菩提心---他起了這個貪、瞋、癡,我要回向給他『嗡 嘛呢 呗美 吽』你不要隨之起舞,要是他罵你你也生氣,你就沒有在修行。

  所以修行,不隨著境界轉,我們只能轉境---你越生氣,我更要『嗡 嘛呢 呗美 吽』我願悲心佛力願你剛剛講的『嗡 嘛呢 呗美 吽』願你轉化,速速脫離障礙,皈依觀音菩薩,變成如意摩尼寶,讓你的心轉變。你越罵我更要『嗡 嘛呢 呗美 吽』,但是我不能罵你、不會批評你,但是佛又講了,一個人在這個世間講話不講話、講多講少都會被罵,但是佛特別講了,被無明、愚癡的人罵這是沒關係的,最在乎的是我們被有智慧的人罵,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一些佛教徒,自己學佛,了解到學佛的好處,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在活著的時候虔誠信佛、學佛,得到這份大利益,於是就有一些帶有脅迫或誘惑式的「善意提醒」出現了。比如,「作為老年人,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死了,趕緊皈依學佛吧……你現在得了這個病,只有信佛學佛才有活下去的機會……現在這個世界一點兒都不美好,你學了佛,我們往生後一起去極樂世界……」希望對方在近似被恐嚇的情形之下,接受自己所信仰的宗教,這是不應該的。

  要讓一個人接受你的信仰,應該從哪裡開始呢? 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,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慈悲,從而知道你的慈悲與智慧是來自於三寶,因為你信仰佛教變得越來越好,才會這樣誠摯地去關愛別人。當他明白並感受到這一點後,就會不由自主跟隨你產生信仰。其實,信仰的傳遞並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表達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【解】「欲貪」,即「貪欲、貪惡」也。

  「貪嗔癡」裡面的貪心。「欲」是欲望,這個在現前社會非常普遍,哪一個人不貪?! 連學佛的人也起貪心,為什麼? 因為他看到大家都貪,他就被染污了。幾個人不貪?! 不貪的人家說他傻子,說他頭腦有問題、說他不正常。這個大環境教你貪、教你嗔、教你癡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自己業障自己消

  有人作如此說,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緣的眾生受報。比如有人說,虛雲老和尚遭受雲門事件,受了很多苦,是代全中國人民受難。又有說某某大喇嘛或轉世者因害某種痛苦的疾病死亡,是為了代替全人類消業。或者某某大修行者,以種種苦行,如冬天雪中臥、夏天烈日下坐; 或用其他的人為方式,來折磨肉體,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類大眾的平安、健康。其實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見解,不是佛法的正見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量入為出,收支平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實行的一條財政管理基本原則。國,尚且如此治國; 家,也要量力而行。大千世界之中,做事就是這樣的道理,循序漸進,逐步實現目標,就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。無論做什麼事情,要找准底線,懂得適可而止,否則就會適得其反,甚至導致頗為糟糕的後果。

  在十年前,一位學佛的居士來拜訪我,她隨即拜為我師,跟我學佛。直至第二年我才發現,那位居士已拜七八位師父,師父多並無礙。而她家庭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,一家的收入全部依靠在外打工的丈夫,可是她經常拿錢供養師父們。有一次我找她聊天中得知,她有一子在學校讀書,我很同情她,就說:「以後你要學會存錢,老公一個人在外面打工掙錢也不容易,另外,你有兒子,以後學費和生活費等需要花很多錢的……。」我尚未說完,她就打斷我說:「佛教不是講放下一切,有捨才能有得的嗎? 我現在是為了兒子和老公積累福報而做供養的,難道不對嗎。」我說:「給自己的兒子出學費也是一種供養,也是一種布施。女人不浪費錢是對自己家人的一種責任,也是對自己男人的一種仁愛,實際上,供養和布施是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之內做的善事,並不是超越能力範圍之外做的善事。供養和布施需要放下吝啬的心,清淨心,不求回報之心。」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【戒之哉。無多言。多言多敗。無多事。多事多患。安樂必誡。無行所悔。】

  這句話在《群書治要》裡面,有一整段原話,是孔子到周天子的京城去參觀的時候,門口立了一個銅鑄的人像,他是要敬周朝的始祖後稷,就是農神。他專門管農業的叫後稷,積了厚福,所以後代出了周朝。在這個廟堂的右階前面,階梯的右邊樹了這一個銅鑄的人像。而且它的嘴巴貼了三個封口,我們有一個成語叫「三緘其口」,就是這個典故來的。而且它不只嘴巴貼了三個封條,它的身體後面刻在這個銅上面的銘文,就有一段非常好的教誨。所以古人真的是用心良苦,在每個這些藝術品當中都在教化。這段文比較長,我們就直接看,我們選出來這一句,也表達出來言語要謹慎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原諒對我行不義的人」。這些道理好像都是相通,「別人錯的,也是對的」,他對我不義,因為他沒有學,「人不學,不知義」。怎麼沒學我們都不原諒他,那我們不學成苛刻了嗎? 可能我們又說了,「他有學啊,學了十年了!」他學十年都學成這樣,不是比沒學更可憐? 你看這念頭一轉不就天下太平。為什麼轉不了? 因為我們執著,因為我們對立。因為我們一對立,就沒有設身處地,沒有想到他的家庭背景,沒有想到他整個人生的過程,沒有想到他未來的淒慘可憐。你從過去看、從未來看,你對任何人不會對立、不會怨恨的。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