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法師:
人處在這個世間,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麼順利?遭受一點苦難,做事困難重重,不要去拒絕。這就是處世不求無難。你幹事不要追求沒有困難,如果做事一帆風順,沒有困難,你一定是驕奢的、驕傲的,奢侈的心就會起來。你驕奢的心一起來,你一定會認為我很了不起,我很強大,別人都不如我。
大安法師:
人處在這個世間,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麼順利?遭受一點苦難,做事困難重重,不要去拒絕。這就是處世不求無難。你幹事不要追求沒有困難,如果做事一帆風順,沒有困難,你一定是驕奢的、驕傲的,奢侈的心就會起來。你驕奢的心一起來,你一定會認為我很了不起,我很強大,別人都不如我。
妙蓮老和尚:
我們身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,要如何培養自己的福慧、如何修相好呢?來山出家為什麼要經過一、二、三年才圓頂?就是希望你把世俗人的相、世俗人的行動轉過來,更重要的,世俗人的習氣要轉。
淨界法師:
菩薩所修一切功德,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,因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,菩提心不可破壞。你的心態影響到你的未來的果報。所有的佈施依止兩法:第一,無貪的善根;第二,慈悲的願力。菩提心跟無貪的善根,我們把基本定義清楚以後,就有資格修佈施了,之前有些心理建設,分四段解釋,《攝波羅蜜多論》云:資財無常現可見,若能任運起大悲,當知佈施極順理,猶如他物寄自捨。
淨界法師:
世間所有,若根身,若世界,皆由眾生生滅心中,同業別業所感,皆有成壞,皆不久長。身則有生老病死;界則有成住壞空。所謂物極必反,樂極生悲者,此也。以因既是生滅,果亦不能不生滅也。極樂世界,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,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,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。
印光大師:
自古高僧,無論是古佛再來,還是菩薩示現,都以凡夫自居,決沒有說我是佛、是菩薩的。佛在楞嚴經上特別強調:「我滅度後,一切菩薩及阿羅漢,化作種種形像,示現降生,度脫眾生。不允許自己說自己是真菩薩,真阿羅漢,以此泄漏佛的密因,除非臨終前留下遺囑說明。」
虛雲老和尚:
末法行人,如我們者,比魔外的本領也比不上。《楞嚴經》說:「色陰盡者,於其身內,拾出蟯蛔,身相宛然,亦無傷毀。於時忽然,十方虛空,成七寶色,或百寶色,同時徧滿,不相留礙。忽於半夜,在暗室中,見種種物。」
宏海法師:
現在我有一個習慣,每次有人來要皈依三寶,特別是那些沒接觸多少佛法的,我都會對他說,你皈依以後,要學要行。具體的行持,可以用「十念法」先持名念佛。同時知見上也要先打好一個基礎。什麼基礎呢?有兩個,一個是先修善良,再一個是要修空法。
節錄自《唯識學概要》
淨界法師 :
淨界法師:
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,根、塵是屬於色法。那麼前六識主要是第六意識,第六意識夾帶前五識造業。但是第六識能明瞭、造業,要有一個所依,也就是它的根——六根,依止六根在六塵境界了別,得到所緣的六塵。
慧律法師:
古人說,「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,半部《楞嚴》救正法」。諸位要好好地推廣《楞嚴經》,尤其是最上乘這個禪宗的心法能救度一切眾生。每一個人,只要一句話就會終身受用無窮。現在呢,師父要留這個正法的三千萬的遺產給每一位佛弟子。每一個人都分三千萬!先給一千萬:
淨界法師:
諸位!我們一定要知道,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,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:往事不堪迴首!這個很重要。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,你過去的事,特殊的事情會出現。這個影像出來的時候,本來不是很清楚,但是你就想要去攀緣,想要去追根究底,去了解一下,結果一進去以後你就再也出不來了。
淨界法師:
我剛出家的時候,經常聽老和尚開示說:「佛法的修學是心地法門。」我起初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,佛法不就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嗎?其實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是佛法的基礎,它不是整個佛教重要的核心價值,因為外道也能夠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