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
 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, 這從世間的聖人和偉人來看, 也都有許多的不如意事可知。比如……孔子絕糧於陳、蔡; 文天祥受誅; 美國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;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等。因此, 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後, 也有好多魔難, 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後的樹下降魔; 另外托缽不得食, 風寒而背痛, 女人誣陷, 他的弟子提婆達多落石傷其足; 以釋迦族遭受滅亡而頭痛; 臨涅槃前因誤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絞等。佛的弟子更不用說, 證得阿羅漢以後, 也有受報的記錄, 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和蓮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。

  這從東西方的宗教看, 各有其理論和說法, 所以聖人受難, 正表現其偉大人格和偉大事業的成就之不易。佛教則有不同的理論依據,這可以從兩個方向說:一是法身示現, 以做為凡夫的榜樣, 表示凡夫也能成佛。佛由人成, 所以, 人類所有的苦、樂、禍、福, 示現為人間身的佛, 也同樣有; 雖他自己本身沒有苦、樂、禍、福的障礙, 為了誘導正在苦、樂、禍、福中的眾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, 所以, 方便示現同於一般的人類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不出聲做回向,是否如法?是否相當於功德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? 

答:出聲不出聲,要看在什麼環境裡。如果你是在家庭,家裡面很多人不信佛的,你一出聲,他們很煩惱,那最好是不出聲。如果是在寺院道場,你就應該要出聲。尤其在法會當中,是影響沒有信佛的人,你更應當表示這真誠的回向,這是做給別人看,都是做示範的作用,那就應該要出聲。所以要看在什麼環境裡。這裡頭最重要的,你也提到了,「願以此功德」,你有什麼功德?你回向,你要想想你有什麼功德?如果沒有功德,回向的效力就很微弱、很薄弱,你要真有功德才行。功德跟福德一定要辨別得清楚,功德跟福德在事上幾乎沒有什麼差別,斷惡修善,可是在心理上差別很大。斷惡修善,沒有分別執著是功德,還有分別執著都是福德,這個一定要曉得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天,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開示,為比丘說船筏之譬喻,告訴大眾要用心思惟,謹記在心,比丘們皆恭敬受教。

佛陀說:「如果你們在路上遇到盗賊,不要起惡念,應當心生善念,令此善心遍滿十方。我們的心猶如大地,無論清淨、骯髒,乃至臭穢不堪的屎尿皆能容受,而不起一絲一毫歡喜或厭惡之心。因此,若為惡賊所捉,當以善念取代惡念,亦如地、水、火、風,不僅能堪受於惡,亦能堪受於好,沒有增滅之心;對於一切眾生,應起慈、悲、喜、捨之心。所以,善法尚不能執著,更何況是惡法。例如有人遇到災難,希望能趕快找到一安全之所,突然看到大河對岸十分安穩平靜,卻沒有船也沒有橋可渡。於是,他想辦法收集到木材、草葉,並且做成一艘竹筏到達彼岸。這個人心想:『這個竹筏將我從恐怖之處帶到安全之所而免於厄難,所以我要將它帶在身邊。』」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切莫說惡語,不然會吸引同頻率的災禍上身

  惡語會吸引同頻率的災禍上身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,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「老生常談」,但始終是一般善信經常疑惑及提問的問題,因此我常在開示中引用佛經義理及故事加以說明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宇宙一切萬事萬物,皆是唯心所造。人的心能造天堂,人的心也能造地獄; 行十善便是造天堂,行十惡便是造地獄,心又能造人、造修羅、造畜生、造餓鬼。人的心就是這樣微妙,千變萬化不離一念,故曰「一切唯心造」。因此我們若心存善念,所言、所行皆是光明,所得果報亦皆如是。正如《賢愚經·卷十三》中所說的均提沙彌的故事,即是最好的說明:年少比丘因輕慢心而造惡口,故五百世墮為狗身; 也因持戒修行,悟道證果。其中的啟示,頗為深刻——

  昔日,有一群商人帶著一隻狗到其他國家做生意,行至半途,商人停下來稍作歇息。狗兒趁著商人不留意時,便將放在一旁的肉給叼去吃了。商人發現後,生氣地拿起棍棒將狗兒的腿打斷,並將它丟棄在路旁。此時,捨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見斷了腿且饑餓不堪的狗兒,便著衣持缽入城乞食,然後以神通力飛至狗兒的身邊,將乞得的食物拿給它吃。狗兒歡喜地用完食物,捨利弗尊者便為其開示說法。狗兒命終後,則投生至舍衛國的一戶婆羅門家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信眾:師父您好!第二次見到您,這是佛法的因緣。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,而不能以師姐、師妹、師弟,這在佛法上有規定嗎? 

師父:哦!是這樣,這個問題是日常生活當中或許很多人都是有疑惑的,這裡稱「師兄」啊,一是表示我們學佛的人啊,都是追求覺悟的,這種生命是很偉大的,所以呢,像大丈夫的行為。把追求解脫啊,作為人生的目標,這是一個大丈夫的行為,這句話不是有意去輕慢女性,是對我們(學佛)人的一種贊美,有大丈夫的含義。還有一個為什麼不稱師弟,因為我們相互之間都要尊重對方,同時自己很謙卑,所以稱別人師兄。如果有個人跑來「師弟、師弟」,這個顯得傲慢、很貢高。喊「師兄、師兄」,我們會很謙卑,把別人尊為師兄,我們甘居下位,這個是我們佛弟子的一種覺悟的狀態,恭敬別人,自我謙卑,一種非常好的狀態。 所以一般我們佛教界都是這樣子的。在家居士也是,但是也發現有的人,他很奇怪,稱出家人稱師兄,這個不可以的,因為你做三寶的弟子,所有僧人的形象你都應該稱師父,我這裡是代說一句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【了然自知,獲本妙心,常住不滅。】

  這個時候,徹底了然我們眾生本具、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是本自清淨、本自具足、本不生滅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