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目前分類:佛教問答 (405)
- Jun 12 Sun 2016 09:25
定弘法師:工作中與領導同事相處,免不了煙酒肉,內心很矛盾,怎麼辦?
- Jun 12 Sun 2016 09:07
蔡禮旭:父親脾氣不好怎麼辦?
蔡禮旭老師
- Jun 10 Fri 2016 16:10
達真堪布:遊戲裡的殺生偷盜造業嗎?
- Jun 09 Thu 2016 01:00
索達吉堪布: 自己力量微不足道,這種付出有意義嗎?
- Jun 08 Wed 2016 02:25
慧律法師: 貓咬死老鼠,與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?
- Jun 04 Sat 2016 03:21
淨土法門:放生注意事項,勿將放生變為殺生
- May 31 Tue 2016 00:54
聖嚴法師:做人與做事
- May 31 Tue 2016 00:41
海濤法師:晚上在家裡念《地藏經》好嗎?
- May 28 Sat 2016 00:40
蔡禮旭:人生如何逢凶化吉?一定要及時行善
- May 25 Wed 2016 00:43
如何選擇正業?
福氣是來自於給予、奉獻於他人的回報。現在有一本很暢銷的書叫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,作者羅博特.清奇就非常認同這種越為他們奉獻、越是幫助別人、越是為更多人服務,他的生意就做得越大越順的道理。這個與因果原理相呼應。就是說以前為社會為人群有良好的貢獻,那麼自已的生命旅程中就會出現福報(好的回饋)。
- May 25 Wed 2016 00:19
淨土法門:炒股票是善業還是惡業?
淨空老和尚答問
問:「關於目前政府允許之股票市場,請問進場炒股票是否合法合理?這是善業還是惡業?」
答:我不懂股票,如果是屬於賭博性質,學佛人不應該做;如果是屬於儲蓄,這是可以的。儲蓄,沒有過失;賭博,決定有過失,增長貪心。真正學佛人不要存錢,存錢是錯誤的。世間許多苦難人缺錢,你有多餘把它存起來,不去幫助他們,這個不應該。佛教導我們,肯幫助別人才能真正得到財富。
財富從哪裡來?從財布施得來,愈施愈多。股票賺得有限,拿去布施,賺得就更多了。可是賺得再多,都不要去享受,一享受容易墮落。佛教導我們要「捨得」,你所得到的再布施,你的福報永遠享受不盡。有智慧的人在物質生活的享受,只達到一個普通水平就知足,把多餘的布施給苦難眾生,這是行菩薩道。所以,最好不要儲蓄財富,應當散財。
- May 14 Sat 2016 15:47
慧律法師:何謂財布施
- May 06 Fri 2016 13:02
修行時別人障礙你是好事
- May 06 Fri 2016 12:38
大虛大師:學佛人自測是否走對路
- Apr 06 Wed 2016 15:38
索達吉堪布:作為佛教徒,是不是話越少越好?
- Apr 04 Mon 2016 23:55
心亂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嗎?
- Apr 01 Fri 2016 01:55
淨土法門:修行在哪裡修?怎樣修?
淨空法師:功夫在哪裡練?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在這裡頭去練。真正修行他才知道,眾生對我的恩德多大!沒有他們,我到哪裡修。我每天面對的境界,修什麼?看自己的起心動念,我起的是什麼心,動的是什麼念頭,還有自私自利,還有名聞利養,不行!完全失敗了。前面講了,順境(環境好)、善緣(人緣好),不能有一點貪戀的心,這最容易生貪戀;環境不好,人都是壞人,沒一個是好人,練什麼?不生怨恨。換句話說,順境善緣幫助我們放下貪癡,這是三毒煩惱;逆境惡緣幫助我們放下瞋癡,貪瞋癡,從哪裡斷?從這裡斷。貪瞋癡斷了,所有一切煩惱都斷了,因為它這是三個根。慢是屬於瞋恚裡的一分,疑是屬於癡裡的一分,統統歸起來就是貪瞋癡這三毒,一點都不錯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穿衣吃飯、工作裡面都是要來斷貪瞋癡的,那你就真會用功,你真會修行。提不起,干起來是真不容易,淨宗法門裡面就教你提起這一句阿彌陀佛,那個念頭才動,貪瞋的念頭才動,這叫念頭初起,不怕念起,為什麼?習氣,無始劫以來的習氣,凡夫,怎麼會不起心動念?念頭才一起,阿彌陀佛,轉到阿彌陀佛上去,轉得快!第一念起來,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把貪瞋癡慢、自私自利放下了。只有這句佛號,能夠堅持下去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肯定往生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永遠超越十法界。所以「如理」這個字非常重要。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研究經教?離開經教,我們依據的理就不見了,行戒定慧也很難成就,戒定慧與經教的道理一定要相應,這叫修行。
- Apr 01 Fri 2016 01:39
大安法師:學佛為什麼要懺悔業障?
- Mar 14 Mon 2016 15:15
為什麼要發心日行一善?
- Mar 03 Thu 2016 14:53
左右眼皮跳個不停,代表什麼?需要擔心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