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
  「賭博」二字,曾在《說文解字》的一書中解釋為「博骰也」,它指的是一種賭博的方法。賭博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,從賭具來看,主要有麻將、撲克、台球、保齡球、賭博機等等; 從賭博數額來看,少則數百元,多達上千元,甚至數萬元。我們從「賭」字的結構來看吧,它的左邊是個「貝」字旁,右邊則是個「者」字,這很顯然的說明「賭」與金錢息息相關。同時在《新華字典》一書中對「賭博」解釋是「用財物作注爭輸贏」。「賭博」既然與金錢和物質相關,那參賭的人就會帶著僥倖的心理,步入賭場,希望能在賭場上大撈一把。曾經有一首《戒賭詩》這麼說:「貝者是人不是人,全因今貝起禍根; 有朝一日分貝了,到頭做個貝戎人。」其中的「貝者」、「今貝」、「分貝」、「貝戎」分別是指的「賭」、「貪」、「貧」、「賊」,真實地反映了賭博的危害和後果。

  賭博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毒瘤,更是一種社會醜惡現象。從公安機關查獲的賭博犯罪來看,近年來,參與賭博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。涉賭人員基本涵蓋了社會各階層人員。他們受利益的驅動,為了尋求刺激和獲取高額利潤,參與賭博。參賭人員少則幾人,多則幾十人,甚至上百人,參賭人員比例明顯增高,其危害自然也是多方面的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他本是個勤苦耐勞的年輕人,村裡的人都說現在這麼刻苦的年輕人已經不多見了。但其實這個年輕人心裡一直有股瞋恨心,每當他看見那些當官子弟來村裡巡視,他就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腦袋跟家世可以讓他去拼搏,說到底,他只能一輩子是個下流社會、街上隨意可見的小石頭。就這樣,這股念頭日日在腦裡盤旋不去。

  有一天,他被一個官差遣去為他駕牛並護送去往隔壁城,路上突然起了大雨,他突然心生一個壞念,暗道:「今天這活來的太快了,村裡頭的人還以為我像往常一樣去送稻物了,就算此人突然死在這深山裡,想必也不會有人知道吧?」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為什麼佛要禁止五辛? 它的性質會引發情欲,它跟這個有關係。所以凡是自己對於五戒十善不能守得清楚的,佛就講了,這個要最好回避。如果大乘佛法,到了你能夠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,什麼都能吃。佛很講理的,無非是保護我們把五戒十善做好、做圓滿。這個就是容易引起性衝動,所以也避免邪淫。佛門的戒律都是保護自己的身心清淨、一塵不染。

  淨土法門,願力還是最重要。有沒有例外的? 我覺得有。阿彌陀佛的願力,什麼樣的眾生都渡,只要你不是現行犯,當下故意犯這些齋戒,阿彌陀佛統統原諒你,只要你信、願、行這三個條件具足,他就來了。真相信,不懷疑; 願意去,極樂世界好,我很樂意去,不猶豫; 第三個,這一句佛號不間斷,無量無邊功德。要相信阿彌陀佛,要真正求生淨土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李炳南老居士

  念佛是正因,作善是助緣,這好比鳥有兩翅,才能高飛。但是善惡的界線,普通人還弄不清楚,往往善事不知是善,分明惡事不知是惡。現在根據十善業道經,舉出一個標準來。能戒住不犯就是善,若是犯了就是惡。請看下表: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淨土宗祖師告訴我們,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對淨土法門產生正信,不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,他是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門,其結果就叫第三世怨。

  「第三世怨」怎麼理解? 就是今生的一個惡人造作五逆十惡,他當生下地獄; 那麼一個泛泛悠悠修行佛法的人,他是下一輩子得人天福報,借人天福報富貴之處來造孽,是第三世下地獄,這就叫第三世怨。所以建立正信、正見,求生淨土,對我們修行人是極為重要的。因為你今生的佛法修行——他也會持戒,也會誦經,你就剛剛上午講的那個孝女修行,下一輩子成了黃山谷——黃庭堅,黃庭堅他的文采很好,他早年也差點誤入歧途,他就喜歡寫那些艷詞啊——很哀艷的,創作小說——愛情小說、愛情詩詞啊,他寫得很多,也讓人很愛讀。有一天他跟那個——當時宋代有位畫家叫李伯時,又叫李公麟,他是喜歡畫畫的,他畫馬畫得非常惟妙惟肖。這個李公麟畫馬最後得到什麼結果? 現生就在床上變成一匹馬——他天天去想這個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釋迦族被滅族這個故事各位都知道——殺魚的,手腳都被切掉; 抓魚的,被反綁淹在水裡死掉; 吃魚的也通通被殺掉。所以各位,千萬不要再吃魚了,不然躲不過那業力啊。業力非常強大,若不懺除,業力成熟了,各位看網路,吃豬的身上長出豬的臉,對不對? 墮胎的醫生身上有胎兒的印記,業力成熟很可怕的。

  我以前在家還沒覺得,是出家以後,人家要我去助念,去看那些疑難雜症,很可怕,看了真的會怕,業力很可怕。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懺悔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世間的榮華富貴、名聲地位等都是無常和不可信賴的,我們不能太執著這些。追求世間福報的同時,自己也會遭受很多身心上的痛苦,同時還會造下無窮的惡業,將來這些惡果都要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,由自己來感受。

  我們應當去尋找內在的東西,去尋找內心的喜悅,去修究竟的智慧,這些才是真正可以信賴的,才是真實不虛的,才是最珍貴的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