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
目前分類:開示法語 (100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 現在這個世間很亂,妖魔鬼怪很多。鬼神,要知道即使是天神,還是凡夫,他的煩惱習氣跟我們沒有兩樣,只是福報比我們大,他升到天上享天福去了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這個世間,哪個人不喜歡財?可是要知道,不義之財,決定不可以取;不義之財你要是取得,你命裡頭的財庫就有虧損,你命中的福祿就大大地打折扣了。你用偷、騙、殺生等不如法行為所掙來的錢,都是屬於不義之財,這是犯了盜戒。你不應該得來的,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,你得到的話,罪過都很重!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古印度著名的寂天大師說過:“身上有瘡的地方,最容易受碰撞。”這句話引申出的涵意可翻譯為:“在乎者,多傷害”。因為你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,就會感受到更多痛苦。有句俗語叫“死要面子,活受罪”,我們中國人特別在乎“面子”,人是需要面子,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就很好了,如果要面子要到自負,那就很可怕了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同學問我:師父!別人的家庭圓滿,而我怎麼是單親家庭?「因為你以前破壞了別人的家庭,搗毀動物的巢穴,以後你的家庭不圓滿,知道嗎?」現在到處流行禽流感,很多人很緊張,趕快把雞鴨殺掉,各位想想,這樣做對嗎?這是一個文明的社會,雖然有文明,卻沒智慧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經都要求我們:要看清這個財物是不堅之物,要用這個不堅牢之物來修持堅實的功德。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報應這個道理跟事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古大德常給我們講,「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一生造作惡業的人,他沒有受到惡報,不是沒有因果,我們凡夫只看到一世,如果你看到他過去世,看到他未來世,那你就沒話說了。過去生中他修的是大善大福,這一生他造作許多的惡業,但他這一生享受的是過去生中的福報。造作惡業對他過去生中的福報有沒有打折扣?有,虧損了很多,但是還有余福。譬如用錢財做比喻,大家比較容易理解。他前生所修的有千億的財富,這一生廣造一切惡業,他還有百億的財富,千億到百億已經虧損十分之九,還有一分,他還沒享完。有報,不是沒報,因為他過去修得太大了。他這一生福報享完,來生苦報就現前,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來生受報。我們不知道他過去生,以為造作惡沒有受報,這是肉眼凡夫看不到三世因果,所產生的誤會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不一定信佛,但一定要有佛性,佛性,即“自覺”,和“覺他”的德行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中國古聖先賢有句話說得好,人定勝天。天,就是今天講的自然災害,人心要是安定,天然的災害,我們就可以勝過它,我們就有能力去處理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我們在社會上,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要想事業發達,一定要修福;你不修福,你那個事業要發達,很難!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弟子:我有一個問題,也有一個懺悔和故事要說。
故事是這樣的,有一個和尚,(他)不是西藏的。跟您說應該沒關係吧?是越南和尚。
他問我一個問題。
有一天他遇見一位年輕美女。他覺得自己戀愛了。所以他問我:
「這是我該執著的嗎?我是否應該就這樣放棄我的(比丘)戒?娶她、愛她、尊敬她,最重­要的是我會崇拜她。因此我對此禪修,發現我覺得自己過去世是隻流浪狗,那時她收留我、­照顧我、她給過我很好的生活。而且她還教導我,使得我現在由於"業力(KA­RMA)"成為一個出家人。所以我想娶她,不只是愛她,而且崇拜她作為回報­,以抵銷我的"業",不然我的"業"會跟著­我。可能我下輩子或之後的生生世世都會發生這樣的事。」

那是故事的部分,我要坦白的是,有時候我會有一樣的感受。不是說我遇見一個男的,使的­我想放棄誓戒,不是這樣。但是我很愛我的女兒,我很愛我的孫子們,我很愛我的狗。
我想當我的狗死後,這個"業"就結束了。當我的女兒說:「媽!我­真受不了你!」的時候,跟她的"業"就耗盡了。而當我的孫子說他­沒有(辦法有)時間給我時,我跟他的業就耗盡了。

(以上)那就是我的坦白與懺悔。
他問我的這個問題,我沒辦法回答。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教育去做很好的揣測,所以我去問我­的老師,他是應該娶這個女的,把業耗掉,還是說他必須修行無執著。


仁波切:我猜我可以回答這個。"相對"上也許還算容易回答。不過­你打開了一個大題目。

教導"業力"比教導"空性"要難的多很多。­(仁波切沈思了好一會兒)

首先,你的故事跟你的問題是很好的例子。
因為廣泛來講,基本上有三種宗教:佛教、耆那教、印度教都講到"業(KAR­MA)"。
現在每個人都在談"KARMA",多到連英文的牛津大辭典裡都有­"KARMA"這個字的出現。
但是即使是許多佛教徒,對於業力的了解,特別是我從東南亞裡聽到的,我聽到一種非常偏­向印度教或耆那教的解讀法。
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主題。你所討論的、提出來的在佛教裡是個很重要的主題。你提出來的­問題很重要。
因為,你的問題暗示了—"業"是固定的。
你所說的"耗盡",記得嗎?
這說法意味著"業",是你創造了因和境緣,然後你必須要經受那個­經歷,否則你沒有辦法可以逃脫,於是你就卡在那上頭。

你明白我要說的嗎?
"你必須要經歷那個業果",這種講法比較像印度教的。
順便一提,也不是所有的印度教,我想只有印度教的某些宗派、耆那教的某些宗派,他們的­講法就像那樣。

在佛教,特別是「大乘佛教」,這絕對不是真的!

現在回到你的例子,這個出家人他其實可以經由成為出家人,並且繼續維持出家眾的身份,­甚至是把功德迴向,以這樣的方式來耗盡跟這個女孩的"業"。而不­需要娶她或是報恩。

我們在這裡要很小心,否則你就是在主張「命中注定」,「宿命」的情形。
如果你相信「命中注定」,這是很危險的。特別是在佛教的哲學裡。

我必須界定這個講法。
「業」,有點像是煮蛋。需要鍋子、水、火去煮它、因和緣等,沒有什麼障礙,像是(沒)­有一隻羊經過把它弄翻,那個蛋就會被煮熟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命運的主宰在哪裡?六個字--行為反作用力,行為來自於思想、意念,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思想及觀念。換句話說,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風水師,也是自己外表的創造者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圖快圖多,隨口滑讀,故無效也。心中念得清楚,口中念得清楚,耳中聽得清楚,方可謂為真念佛人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印光大師一生節儉惜福,是我們現代人最好的榜樣!我們在《傳記》裡面看到,《文鈔》裡面看到,印光大師一生真誠,處事待人接物,一絲毫虛偽都沒有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在戒律裡面,佛只講不殺生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,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,托缽,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現在南洋小乘也是一樣,他們還是托缽。只是不殺生,肉還規矩的三淨肉,這個肉是你沒有看到殺、沒有聽到殺的聲音、不為我殺,牠不是為我殺的,這是戒經上許可的。梁武帝讀《楞伽經》,《楞伽經》上佛說了一句話,菩薩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。他受了感動,於是他就開始素食,以他國王、護法的身分來提倡素食運動。所以,寺院庵堂出家人首先響應,以後在家居士也響應,這是中國佛門飲食文化的特色。這個我們要知道,不要到外國鬧笑話。他們生活方式正常的,我們中國也是正常的。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何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呢?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次上山,有道友問夢參老和尚:為什麼這個世間常看到好人不得好報?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但是你們知道中國人讀書,孔子有兩句名言: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”,荀子也引用過。我講的這兩句古文,是小時候背來的,不用本子的。古人讀書是為自己讀的,像我們小的時候讀書,以我個人來代表,說明中國文化的這個作風。我從小什麼都愛讀,到現在我近九十歲,對自己的生活、求學努力的程度,同十二歲時沒有兩樣。沒有一天不求知,沒有一天不讀書的。為什麼?古之學者為己,為自己興趣,不是為別人,也不想拿學位。什麼博士啊,碩士啊,我同漢高祖的毛病一樣的,看不起什麼什麼學位,我一輩子也沒有學位,我一輩子也沒有一張好好的文憑,可是我一輩子什麼書也讀了。古之學者為己,為自己的興趣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人家侮辱我、欺負我、占我便宜,如果我們能忍下來,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,也不去掛礙它,這樣,不但宿世業緣消除,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,又能增長福慧,延長我們的壽命。

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多同學知道我下午不吃東西,你們知道為什麼嗎?我不是持午,也不是持戒。因為我聽說­有糧食危機,我就先做準備,我就少吃一餐,糧食危機一爆發,我一天吃一餐就夠了。有方­法對應,養成一個習慣,我一天一點點就夠了。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能量,飲食是能量的補­充,你不能沒有,可是你要曉得能量消耗到哪裡去了。

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跟李老師多年,曾經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討論這問題,我提出來求他印證。­那個時候,因為老師一天吃一餐,我也學他,學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。我一天吃一餐曾經­吃過五年,有一段時間,我有經驗。我向老師報告,說能量的消耗,應該百分之九十五消耗­在妄想上,勞心勞力消耗能量很有限。老師贊同我的話,他說確實是這樣的。

所以一般人妄想太多,他要不吃那麼多,他能量補充不夠,像個耗油的車,我們是省油的車­,不一樣!我們沒有什麼妄念,天天起心動念是阿彌陀佛,其他念頭都沒有。

你看學佛幾十年了,學佛六十年,至少我五十年沒看電視,那時候還是黑白電視,我都不看­了。沒有聽廣播,也沒有看報紙,也沒有看雜誌,天下事人家問我,每天天下太平,沒事!­人家說這裡有這事,那有那事,我說我沒聽說。

「知事多時煩惱多」,不知道不就沒事嗎?心地很清淨,一天到晚阿彌陀佛。每天讀讀佛經­,跟佛菩薩做朋友,知道的信息全是佛菩薩的信息,世間拉雜的信息我都不知道。你們可以­發信息,我不接收,我有權可以不接收。佛菩薩發的這個信息我天天都接收,所以妄念少了­,消耗能量就少,一點點就夠用了。這是在應付糧食危機,那我們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妙。

不需要跟人家爭,我們處處讓,你想多自在!所以我們預先都有準備。確確實實只要有一點­水,一個星期不吃飯,一點問題都沒有,這心是定的,什麼災難來不在乎。
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88集
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