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目前分類:開示法語 (1008)
- Sep 21 Sun 2014 23:13
淨土法門:鬼神遇到我們,我們要教他一招
- Sep 20 Sat 2014 19:47
淨土法門:不義之財不可取
在這個世間,哪個人不喜歡財?可是要知道,不義之財,決定不可以取;不義之財你要是取得,你命裡頭的財庫就有虧損,你命中的福祿就大大地打折扣了。你用偷、騙、殺生等不如法行為所掙來的錢,都是屬於不義之財,這是犯了盜戒。你不應該得來的,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,你得到的話,罪過都很重!
- Sep 14 Sun 2014 11:01
嘎瑪仁波切:面子到底有多重
古印度著名的寂天大師說過:“身上有瘡的地方,最容易受碰撞。”這句話引申出的涵意可翻譯為:“在乎者,多傷害”。因為你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,就會感受到更多痛苦。有句俗語叫“死要面子,活受罪”,我們中國人特別在乎“面子”,人是需要面子,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就很好了,如果要面子要到自負,那就很可怕了。
- Sep 14 Sun 2014 10:58
海濤法師:別人的家庭圓滿,而我怎麼是單親家庭?
有同學問我:師父!別人的家庭圓滿,而我怎麼是單親家庭?「因為你以前破壞了別人的家庭,搗毀動物的巢穴,以後你的家庭不圓滿,知道嗎?」現在到處流行禽流感,很多人很緊張,趕快把雞鴨殺掉,各位想想,這樣做對嗎?這是一個文明的社會,雖然有文明,卻沒智慧。
- Sep 14 Sun 2014 10:49
大安法師:正確地看待和使用財富
- Sep 14 Sun 2014 10:36
淨土法門:怎樣看待行善不得善果,作惡不得惡報?
報應這個道理跟事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古大德常給我們講,「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一生造作惡業的人,他沒有受到惡報,不是沒有因果,我們凡夫只看到一世,如果你看到他過去世,看到他未來世,那你就沒話說了。過去生中他修的是大善大福,這一生他造作許多的惡業,但他這一生享受的是過去生中的福報。造作惡業對他過去生中的福報有沒有打折扣?有,虧損了很多,但是還有余福。譬如用錢財做比喻,大家比較容易理解。他前生所修的有千億的財富,這一生廣造一切惡業,他還有百億的財富,千億到百億已經虧損十分之九,還有一分,他還沒享完。有報,不是沒報,因為他過去修得太大了。他這一生福報享完,來生苦報就現前,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來生受報。我們不知道他過去生,以為造作惡沒有受報,這是肉眼凡夫看不到三世因果,所產生的誤會。
- Sep 14 Sun 2014 10:11
人不一定信佛,但一定要有佛性
- Sep 14 Sun 2014 10:04
淨土法門:人定勝天 (真實意思)
- Sep 14 Sun 2014 09:45
淨土法門:要懂得修福,幫助貧窮的人度過年關
- Sep 13 Sat 2014 18:50
消業障是要去經歷它? 不執著它? 還是去扭轉它? -- 宗薩欽哲仁波切
弟子:我有一個問題,也有一個懺悔和故事要說。
故事是這樣的,有一個和尚,(他)不是西藏的。跟您說應該沒關係吧?是越南和尚。
他問我一個問題。
有一天他遇見一位年輕美女。他覺得自己戀愛了。所以他問我:
「這是我該執著的嗎?我是否應該就這樣放棄我的(比丘)戒?娶她、愛她、尊敬她,最重要的是我會崇拜她。因此我對此禪修,發現我覺得自己過去世是隻流浪狗,那時她收留我、照顧我、她給過我很好的生活。而且她還教導我,使得我現在由於"業力(KARMA)"成為一個出家人。所以我想娶她,不只是愛她,而且崇拜她作為回報,以抵銷我的"業",不然我的"業"會跟著我。可能我下輩子或之後的生生世世都會發生這樣的事。」
那是故事的部分,我要坦白的是,有時候我會有一樣的感受。不是說我遇見一個男的,使的我想放棄誓戒,不是這樣。但是我很愛我的女兒,我很愛我的孫子們,我很愛我的狗。
我想當我的狗死後,這個"業"就結束了。當我的女兒說:「媽!我真受不了你!」的時候,跟她的"業"就耗盡了。而當我的孫子說他沒有(辦法有)時間給我時,我跟他的業就耗盡了。
(以上)那就是我的坦白與懺悔。
他問我的這個問題,我沒辦法回答。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教育去做很好的揣測,所以我去問我的老師,他是應該娶這個女的,把業耗掉,還是說他必須修行無執著。
仁波切:我猜我可以回答這個。"相對"上也許還算容易回答。不過你打開了一個大題目。
教導"業力"比教導"空性"要難的多很多。(仁波切沈思了好一會兒)
首先,你的故事跟你的問題是很好的例子。
因為廣泛來講,基本上有三種宗教:佛教、耆那教、印度教都講到"業(KARMA)"。
現在每個人都在談"KARMA",多到連英文的牛津大辭典裡都有"KARMA"這個字的出現。
但是即使是許多佛教徒,對於業力的了解,特別是我從東南亞裡聽到的,我聽到一種非常偏向印度教或耆那教的解讀法。
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主題。你所討論的、提出來的在佛教裡是個很重要的主題。你提出來的問題很重要。
因為,你的問題暗示了—"業"是固定的。
你所說的"耗盡",記得嗎?
這說法意味著"業",是你創造了因和境緣,然後你必須要經受那個經歷,否則你沒有辦法可以逃脫,於是你就卡在那上頭。
你明白我要說的嗎?
"你必須要經歷那個業果",這種講法比較像印度教的。
順便一提,也不是所有的印度教,我想只有印度教的某些宗派、耆那教的某些宗派,他們的講法就像那樣。
在佛教,特別是「大乘佛教」,這絕對不是真的!
現在回到你的例子,這個出家人他其實可以經由成為出家人,並且繼續維持出家眾的身份,甚至是把功德迴向,以這樣的方式來耗盡跟這個女孩的"業"。而不需要娶她或是報恩。
我們在這裡要很小心,否則你就是在主張「命中注定」,「宿命」的情形。
如果你相信「命中注定」,這是很危險的。特別是在佛教的哲學裡。
我必須界定這個講法。
「業」,有點像是煮蛋。需要鍋子、水、火去煮它、因和緣等,沒有什麼障礙,像是(沒)有一隻羊經過把它弄翻,那個蛋就會被煮熟。
- Sep 07 Sun 2014 00:51
海濤法師:命運的主宰在哪裡? - 六個字,行為反作用力
- Sep 03 Wed 2014 00:46
印光大師:念佛只圖快、圖多有什麼缺點?
- Sep 03 Wed 2014 00:21
淨土法門:哪些話該說,哪些話不該說
- Sep 02 Tue 2014 01:16
淨土法門:為什麼現在的眾生肉吃不得?
在戒律裡面,佛只講不殺生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,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,托缽,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現在南洋小乘也是一樣,他們還是托缽。只是不殺生,肉還規矩的三淨肉,這個肉是你沒有看到殺、沒有聽到殺的聲音、不為我殺,牠不是為我殺的,這是戒經上許可的。梁武帝讀《楞伽經》,《楞伽經》上佛說了一句話,菩薩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。他受了感動,於是他就開始素食,以他國王、護法的身分來提倡素食運動。所以,寺院庵堂出家人首先響應,以後在家居士也響應,這是中國佛門飲食文化的特色。這個我們要知道,不要到外國鬧笑話。他們生活方式正常的,我們中國也是正常的。
- Sep 02 Tue 2014 01:08
聖嚴法師:最合適的結婚對象
- Sep 02 Tue 2014 00:39
夢參老和尚談因果:為何常看到好人不得好報?
- Aug 31 Sun 2014 15:09
南懷瑾:求學是一輩子的事
但是你們知道中國人讀書,孔子有兩句名言:“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”,荀子也引用過。我講的這兩句古文,是小時候背來的,不用本子的。古人讀書是為自己讀的,像我們小的時候讀書,以我個人來代表,說明中國文化的這個作風。我從小什麼都愛讀,到現在我近九十歲,對自己的生活、求學努力的程度,同十二歲時沒有兩樣。沒有一天不求知,沒有一天不讀書的。為什麼?古之學者為己,為自己興趣,不是為別人,也不想拿學位。什麼博士啊,碩士啊,我同漢高祖的毛病一樣的,看不起什麼什麼學位,我一輩子也沒有學位,我一輩子也沒有一張好好的文憑,可是我一輩子什麼書也讀了。古之學者為己,為自己的興趣。
- Aug 31 Sun 2014 13:12
廣欽老和尚 - 忍辱法語
- Aug 30 Sat 2014 13:53
量子力學驚人發現:你=我=他=牠=它,整個宇宙是自己,思想波會改變環境
- Aug 30 Sat 2014 13:00
淨空法師:我為什麼下午不吃東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