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!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! 南無阿彌陀佛 _()_

目前分類:開示法語 (100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實在講,魔難裡面最嚴重的魔難,諸位曉得是誰嗎?絕對不是鬼神,決定不是妖怪,最可怕的是人!

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裡面,記的有一個故事,我還特別把它節錄出來。狐仙,這個狐仙很有道行,常常跟一般人在一起應酬,他也能作詩作對,跟一些文人在一塊應酬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佛陀告訴我們,佛法是難行之法,難行還是要行。佛陀對錢財有怎樣的看法呢? 佛陀告訴我們錢財是毒蛇、是老虎,不錯! 確乎有人為了錢財而喪失身家性命,但那是愚蠢,取財無道,又不會運用錢財; 可是有智慧的人,除了會賺錢,還會善用錢財。

  佛陀還教導在家弟子要賺錢,不賺錢家庭怎樣維持?如何孝養父母、培養兒女? 在社會上又怎麼做慈善事業、救濟苦難? 信佛的弟子又如何供養三寶? 你沒有福報,用凡情所得來的錢財,也不一定能受用。如果你有布施心,以同情心、公德心來賺錢,那錢賺得愈多愈好; 賺的錢捨不得用,只顧自己家裡,甚至連家裡你都捨不得用,這樣就是守財奴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上宣下化老和尚佛七開示 (1975年美國奧立崗州)

  這個持名念佛,就是執持六字洪名——佛的名號,來念佛。執持名號又分出來有聲念佛,與無聲念佛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《彌勒所問經》說: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,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,可以安閒卻一定要勞筋動骨,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,這就是有福不能享。原因是由於他前世布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、歡喜心,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布施,或者布施以後馬上又後悔。

  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,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,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。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,只知道勸別人布施,或者見別人布施而隨喜贊歎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5年1月末,寂靜師父於成都大慈寺召集早年護持、幫助過自己的同同修聚。這些老同修因為因緣變遷,逐漸少了聯繫,另一些則一直有緣跟隨和護持師父至今。師父感念同修們多年來的支持、幫助之恩,特為慈悲開示佛法與財富之間隱藏的秘密。師父此生的一個弘法心願,就是讓善良變成看得見的財富,讓世人相信善有善報。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告訴我們,「若遇竊盜者,說貧窮苦楚報」,貧窮苦楚從哪裡來?從偷盜來。佛法中又講: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曾經為130萬個靈嬰做過超度法會的海濤法師神色凝重地說,「在農歷七月這段時期,嬰靈會特別期待有人為他超度,而且還要幫嬰靈取名字,讓他感覺得到重視,再以一顆真誠和忏悔的心來超度他。」

  雖然,墮胎者已超度嬰靈,但,並不表示會永遠擺脫他,只因你一墮胎後,就開始了這場無法終止的因果循環,它會無限期地一至延續下去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智悲光尊者說:「修行人如若豐衣足食、住處舒適、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,那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,魔法已經成就了。」

  你條件不太好的話,容易知足少欲,諸多功德自然具足,但有了施主、財富、名聲之後,心就開始散亂,從此沒辦法行持佛法了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教徒也要注意因果,凡事要小心謹慎,不能隨便毀謗人。在這裡我要告訴諸位一個故事,但這故事是千真萬確的.在香港有個老居士,名叫劉果娟,自皈依我之後便吃長素。每逢我在西樂園講經,她必定到,否則會覺得混身不舒服。但奇怪得很,她是個聾子,一句話也聽不進去。西樂園建築在山上,上山要爬三百多個崎岖的石階子,很不好走,她一大把年紀仍然每次親自上山,可算誠心。 

有一天,廟上正在念阿彌陀佛,蓦地她聽到一句:「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」,彈指間便恢復聽覺,再也不聾了。從此她更誠心信佛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,想出億萬個理由,能否有什麼辦法能讓我不要付出就能獲得這法? 沒有! 我跟大家老老實實地說,我出家六十多年了,我也一直這樣在找! 要鑽空路、學竅門,沒有的! 不論你跟哪位喇嘛受什麼灌頂,就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跟你受灌頂,佛也沒辦法,佛也有做不到的事,佛不能消你的定業。

佛有三不能。佛能知道眾生的一切種性、億萬劫的事,佛都能知道。但是無緣的眾生,佛也度不了,佛也不能化,這是佛第一個做不到的事。第二個,佛能空一切相,能成一切萬法之智,但是他滅除不了定業,這是第二個佛做不到的。佛能度無量有情,你看《地藏經》,地藏菩薩度那麼多的眾生,連佛眼觀故猶不盡數。文殊菩薩用天眼測量,地藏菩薩已度成佛的、成菩薩的、乃至到忉利天參加法會的有那麼多; 但是第八品當中閻羅王問佛:「我有一件事情不明了,地藏菩薩那麼大的威力,那麼大的神通,我看他所度的眾生,隔沒多久又回來了,為什麼? 不是他度出去的嗎? 怎麼又跑回來了?」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的人老了才得死,有的不老就死了,現在二十幾歲死的人多了,沒經過老。有時候他八苦交加,我說:「你可能斷老苦。」他說:「為什麼?」我說:「你可能早死。」他說:「為什麼呢?」我說:「你做的事太絕了。」人做的事情太絕了,死得就快,他自己把壽命減短了。有沒有這樣的人?咱們這裡很多啊,不過你們不敢說。那麼對著自己親友,可以跟他說:「多做好事,才不會縮短你的壽命。」

車禍好像沒什麼因果,哪會沒因果呢!為什麼人家不出車禍,你就出了?為什麼人家在那個時候就過得去,那麼一剎那間你就過不去?說炸彈沒眼睛,我說炸彈有眼睛,好多人被炸彈摔出去很遠,他就不死。有一個人不是被炸彈炸死的,他自己從床上滾下來就摔死了。當時炸彈把他摔出很遠去,好幾百步外,從空中摔下來,他不死啊;反而在床上夢顛滾了下來,就摔死了。他睡在床外頭,他妻子睡在床裡頭,這一翻身摔了下來,就死了。生死好像也不是跟環境有什麼關係,這也是不可思議,什麼不可思議呢? 業果不可思議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「又因愚癡,不信三世因果,故不知此生之所從來,亦不知死後向何處去」,這是愚癡造成的,不相信三世因果。三世因果在哪裡? 就在當下。三世因果的原理是什麽? 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清楚,三世因果是我們的念頭。就像電影的底片一樣,前面一張是過去的,這是現在的,這是未來的,這就是三世因果。放在電影放映機裡面,一秒鐘三世因果給你變換二十四次,你不知道。彌勒菩薩講得更清楚,事實真相,一秒鐘轉動多少次? 一千六百兆。前念不是後念,後念不是前念,念念都是獨立的,念念都是虛妄的。為什麽? 它了不可得。這個事實真相,只有在大定當中才能看到,極其深的禅定可以把心住在一處,就是不動。實際上,自性本來是這樣的,惠能大師給我們說過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。只有不動搖,你極其微細的動搖他都知道。我們今天不知道,什麽原因? 我們是大動大搖,所以微細動搖反而不知道了。

  這世間一般人講心浮氣躁,這心浮氣躁是大風大浪。大風大浪之下,那個小的、微細的波浪不能覺察。宇宙的形成是極其微細波動而造成的,這種極其微細波動現象被現代科學家看出來了,量子力學家,這一下證明佛陀在三千年前所講的這個微細的相一點都不錯,三千年後科學家把它證明了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微細念頭頻率非常之高,非常快速,沒有說出數字。彌勒菩薩把快到什麽程度說出來了,一秒鐘這個波動頻率一千六百兆。這就比科學家還厲害,科學家說不出數字,就太快了,速度太快了,佛能把它頻率說出來。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知道這就是三世因果,前念、今念、後念,這就是三世因果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教你一個大智慧,一個無上的法門,一個字,你什麼事都掛上一個「無」字,記住! 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。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,你就告訴自己,無所謂的是,也無所謂的非,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,知道嗎? 你碰到人家罵你,四大皆空,五蘊無我,無! 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。今天你做善事布施,布施了一了百了,無! 加一個無字,沒有所謂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。為什麼? 一切因緣法不可得,求其自性,了不可得。百年後這個全部沒有,全部消滅。

  你今天貧窮,你告訴自己沒有所謂的貧窮; 你很富有,加一個無,沒有所謂的富有; 你很健康,加一個無; 你很病苦,你也不必苦惱,沒有所謂得病苦。這叫作空一切法。說法者無法可說,聽法者無法可聞,當下不生不滅,就是我們未來的面目。你就馬上進入涅槃。所以,既不高傲,也不自卑,無所謂的大,無所謂的小,無所謂的是,無所謂的非,無所謂的對,無所謂的錯。保持一個覺悟清醒的心,那就是空一切法,就是無!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文/慧律法師

  佛法就是: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「我」就是本性,天上天下,只有自己的清淨本性,可以作依靠,包括釋迦牟尼佛都不可以依靠的。佛不能救眾生的,釋迦牟尼佛如果他可以救眾生,他的徒弟那麼多,一千兩百五十個阿羅漢,他為什麼要叫他的徒弟認真修行呢? 對不對? 所以我們都把拜佛的意思弄錯了,我們都這樣拜:「阿彌陀佛! 你要來救我!」只會求阿彌陀佛救你,你自己卻不肯救自己。為什麼說你不肯救自己呢? 貪心不去除,嗔恨心不去除,那張嘴老是亂罵人,亂批評別人,這樣阿彌陀佛要怎麼救我們呢? 我們不救我們自己,佛如何有辦法救我們呢? 所以我們學佛都顛倒了:「哎呀! 阿彌陀佛你要救我。」自己做多少壞事卻不管,阿彌陀佛豈不變成壞人的包庇所,那有人這樣子的? 他就是不了解佛法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《金剛經》須菩提請佛說:「云何應住? 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答他說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這一句是《金剛經》的總骨,假使把這句領會了,一卷經文也就明白了。釋尊告訴我們,行菩薩道的時候,「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布施」,意思就是沒有能施人、所施物、受施者,這叫三輪體空,「其福德不可思量」。修行持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,亦復如是,這就叫做「應無所住」「降伏其心」的道理。此「心」即指金剛般若的妙心,所謂二邊不著,中道不安,乃是實相般若之體,如是方名菩薩大行。

又這一句(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)是曹溪惠能六祖大師當初賣柴時間聽到的悟處,從此至五祖請法,更為大悟云: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! 並有《六祖法寶壇經》流世,其中有明心見性偈曰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從此為東土第六代祖師,故《壇經》中叫人從《金剛經》即可成佛的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來到這個娑婆世界,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有著各自的業力。修行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把這些業力洗乾淨,或者雖然惡種子已經播下,可以不讓它們成熟。人人都有造業。業有兩個重要部分,一個是因,一個是果。果是什麼呢? 你看看現在自己長得樣子,你的家庭,你的生活,你的工作,你的智商,你的情商等等這些顯現出來的,都是已經成熟了的業果,所以,才叫果。

  雖然你現在感到歲月靜好,但不代表以後也能如此平靜。還有未成熟的惡果,可能是疾病,一些小災難等等,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刻成熟。也有要成熟的善果,比如你的身體越來越健康,生活越來越幸福。雖然人人都希望善果成熟,但是關鍵是惡果恐怖,你不能不重視,否則報應來了,只能受罪受苦。如果知道生命中會有一些劫難、障礙,現在就要開始懺悔,在它們成熟之前,把它們洗乾淨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對出家人來說,二百五十條比丘戒以及開遮持犯等固然很重要,但是四念處慧的觀修更為重要。蕅益大師用以下比喻來講四念處慧的重要性:

  如果沒有四念處慧,沒有出離心,那你修一切法都沒有把握住實質、關要,就像行屍走肉沒有靈魂一般;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人都是活在念頭中,這就是我們的整個人生,也是輪迴大廈的基礎,可這些念頭並沒有自性。

  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對須菩提開示說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這就是著名的「三心不可得」,禅宗公案中多有記載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一、念身不求無病。身無病則貪欲乃生。貪欲生必破戒退道。知病性空病不能惱。以病苦為良藥。

  二、處世不求無難。世無難則驕奢必起。驕奢起必欺壓一切。體難本妄難亦奚傷。以患難為解脫。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現在我們都在享受著非常優越的物質條件。享受是一種消福,但我們通過修行,可以不消耗福報,在享受福報的同時積累福報。比如說我們吃穿,都可以是一種修行,給自己培福報。 

    在順境中積福。從密宗的角度講,自心就是佛性,自身就是壇城,自身就是淨土。我們吃也好,穿也好,這一切都是供養壇城,都是積福。即使你沒有這麼高的見解,也應該知道佛菩薩功德無量,應該生起恭敬心,吃的、穿的可以先做供養。心裡不能貪著,提起一個善念、正念,供養諸佛菩薩;然後把這些吃的、穿的當加持品。這樣佛菩薩的加持可以融入你的飲食當中,你就不用到處去求加持品了,你吃的飯就是加持品。你這樣吃飯,不僅能吃飽,還能消業、驅魔。穿衣服也是如此,先供養諸佛菩薩,然後再穿。這樣衣服就變成了金剛铠甲,能保護你,外在任何的鬼神、惡魔,都侵害不了你,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。你這樣恭敬供養諸佛菩薩,不貪執,就是積福。時時刻刻能提起正念,保持善念,這就是修行。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一、心中無事,不受干擾

  默,是不要將一切現象,當成與你有關係,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,這就是「放捨諸相」。「休息萬事」與「絕學『無為』閒道人」中的無為一樣;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,行住坐臥,都還是有的,但不是什麼事都不必做了,而是心中沒有什麼事可以讓自己牽掛的,所以默照,是承認一切都有,如果忽略現象的有,那就沒有照了。 

文章標籤

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