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淨空老法師:

《無量壽經》:【一心清淨。端正身心。絕欲去憂。慈心精進。不當瞋怒嫉妒。不得貪餮慳惜。不得中悔。不得狐疑。要當孝順。至誠忠信。當信佛經語深。當信作善得福。】

「不當瞋怒嫉妒。」瞋恚心是大障礙,所謂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。為什麼會生瞋恚心?你把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當真了。佛告訴我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;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皆不真實!人與人之間,人與萬物之間,都是因緣果報。緣有善緣、惡緣,遇到惡緣現前時,要曉得這是過去的惡因。別人對我不高興、忤逆之事,一笑了之,把過去的帳消了。假如再發起瞋恚心,就是帳上加帳,不但消不了,麻煩更大,正所謂是「欠財還錢,欠命償命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」。

真正覺悟的人,心很平靜、很平淡,善緣來了沒有歡喜心,逆緣來了沒有瞋恚心,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、光明。心清淨,對事情的前因、後果就會看得清清楚楚,所以不生瞋恚。

「嫉妒」是見不得別人的好處。別人有好處,是他修善因得的善報,哪有什麼好嫉妒的!我們要想得好果報,種好因就行了。所以,要懂得隨喜功德,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

「貪餮」。餮是什麼貪吃。這個也嚴重,在現前社會我們能看見。一個宴會聽說一桌酒席的菜幾十萬,我聽到這個話都嚇到了。你想想看今天世界上有多少窮苦的人三餐不繼,怎麼能忍心這樣浪費一桌酒席十幾萬,一般人一家四口一年的生活費,你一餐飯就吃掉了,你知道這個罪多重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,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佛,不是別人。

佛是智慧圓滿、福報圓滿,他為什麼這麼做他這個做法叫代眾生苦,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。佛是一點點都不浪費,懂得惜福。今天世間大福報的人很多,如果是這樣浪費的話,他的福報能享幾年他有一百年的福報,大概不到十年就享完了,享完之後,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,祿盡人亡,你雖然還有壽命,你福報沒有了,你也活不了了,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三途、地獄,都到那裡去了。現在人不相信有三途、地獄,不相信有六道輪迴,他說這是迷信,等到他見到了,後悔莫及。

怎麼能幹這種事情所以這個一定要戒除。學佛的同學能夠把肉食斷掉,葷腥斷掉,這是好事情。可是素菜裡面如果也貪圖,也在這上面多做講究,也錯了,還是在享福。所以古時候寺院庵堂,現在變了,古時候寺院庵堂就一個菜,大鍋菜,省事寺院庵堂過堂吃飯它有規矩,一個菜、一個湯。古人修福不享福,把享福都迴向到極樂世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享福,沒到極樂世界之前決定不享福。現在的人現前講究享福,能不能到極樂世界就成問題了。所以這是一定要知道,把貪念放下,貪吃也放下。

「不得貪餮慳惜。」貪餮,狹義來講,就是挑剔食物;廣義而言,就是對一切物質的享受。慳惜是吝嗇,自己有的,不肯布施。布施的功德非常大,對自己現前來說,可以斷煩惱、消業障;對修學來講,能破無明、見本性。所以,菩薩修行就是修布施。

布施有三大類: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六度歸納起來就是布施,持戒、忍辱屬於無畏布施。譬如你持不偷盜的戒,別人不會提防你,不會有恐怖心,這就是無畏布施。你修忍辱,別人說話不小心得罪了你,你不會計較。精進、禪定、智慧屬於法布施。六度統攝萬行,菩薩所修無量無邊法門總不出六度,而六度歸納就是布施,這才曉得布施功德真正不可思議。我們只要修一心清淨,端正身心,猛修布施,就能得到此不思議功德。

貪餮、慳惜是無始劫來的習氣,這是修布施的最大障礙,必須要克服。生活要節儉,而且要能夠保持,即使將來發達了,有大財富,生活還是一樣節儉,這是真正有福報。

在中國歷史上,宋朝宰相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人。他是清寒出身,作秀才時,家境清寒,每天煮一鍋粥,分為四塊,一餐吃一塊。直至作宰相,家庭生活還保持著最清苦的標準。他收入很豐富,都拿來做社會慈善事業,幫助窮人。他作宰相的時候,以一個人的收入養三百多家,所以自己的生活非常清苦。印光大師對他非常佩服,認為中國除了孔子之外,范仲淹是第二。

現在有許多年歲大的人,都給自己留一筆醫療費。而佛說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天天想老、想病,怎麼會不老?怎麼會不病?如果把念頭轉一轉,把醫藥費都拿去救濟貧苦的病人,你就不會生病了。為什麼不會生病?沒有醫藥費!學佛要學這些智慧。

我不生病是因為我知道因果報應,所以我把醫藥費都捐出去了,這多自在!絕不可吝嗇、慳惜,真正幫助別人,就是幫助自己,天天想自己,真的把自己給毀了。

「不得中悔。」中悔是中途後悔。你做了善事,中途後悔,就前功盡棄。譬如修學淨土法門,修了一段時期,聽說別的法門更好,就後悔了,再去修別的,那就錯了。不管人家怎麼講,決定不後悔,一直修下去。

「不得狐疑」,狐狸多疑,所以一般講疑惑都用「狐」來作比喻。對於聖賢人的教誨、佛菩薩的經教決定不懷疑,這才能真正做到精進。

「要當孝順」,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。實在講,「孝順」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,唯有佛才能盡孝。我們想把孝順做到圓滿,只要一心念佛,往生淨土,見到阿彌陀佛,孝順就圓滿了。因為不只是你這一生的父母,連生生世世的父母,你都能認得;他們現在在哪一道,你都能清楚。只要緣一成熟,你勸他念佛,他肯聽、肯接受,你就有能力幫助他。因此,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,與自己有緣的人,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,往生不退成佛。這是大孝!這是真孝!

眼前對於父母的生活,尤其是晚年的精神生活,我們都能照顧到就好了。最重要的是要勸父母念佛,才是真正的孝順。父母不能接受,是因為自己學佛學得不夠好,要是學得像佛了,自然就接受了。所以,自己認真學習就會影響父母,這要有耐心,等待時節因緣。

「至誠忠信。」「至誠」是真誠到極處。真誠的心對佛、對法、對老師,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利益。「忠信」是對大眾,平常處世待人以忠信為準則。

「當信佛經語深」,這是真實的智慧。特別是淨宗的經典,如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佛講這是「難信之法」。因為經文看起來好像不深,其實義理、境界深廣無盡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說,不但一般人不能完全透徹理解,就是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也無法透徹明瞭此三經的內容。所以,不但凡夫聽了難以相信,甚至大菩薩們還懷疑,真正是難信之法。雖然難信,但很容易修,所謂「難信易行」,真正照修,成功高!我們要相信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不是菩薩境界,難在這個地方。

「當信作善得福」,前一句是說佛法,這一句是講世間法,這是教給我們一定要深信因果。善決定得福,惡決定得禍,善惡是因,禍福是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以戒為師 的頭像
    以戒為師

    老實念佛,以戒為師

    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