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良因法師:

【一】花報:

《了凡四訓》:「然人之過惡深重者,亦有效驗:或心神昏塞,轉頭即忘;或無事而常煩惱;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;或聞正論而不樂;或施惠而人反怨;或夜夢顛倒,甚則妄言失志;皆作孽之相也。」

【二】正報:
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:「十不善業道:上者地獄因,中者畜生因,下者餓鬼因。」

【三】餘報:(若生人中)

就是說我們如果犯了身業的殺、盜、婬;口業的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;意業的貪、瞋、癡,這個十不善業的話,會有什麼樣的果報呢?

果報有三個,第一個是花報,第二個正報,第三個餘報。

第一個「花報」,所謂「花報」就是說,十不善業的正報都是三惡道,而在沒有進入三惡道之前,它會有徵兆。就像快下雨之前,天空都會潮濕潮濕的,這個就是下雨前的徵兆。花報就是徵兆,就像結果之前要先開花,稱為「花報」。

我們根據《了凡四訓》裡面的解說,來了解十不善業的花報。

「然人之過惡深重者,亦有效驗」,一個人內心有業障,是有徵兆的。

「或心神昏塞,轉頭即忘」,頭腦不清楚、遲鈍,好像血管堵塞了,血流不過去。我們平常看電影、吃喝玩等放逸的時候,好像頭腦很清醒;但是一遇到經典、聽經聞法、念佛、拜佛,就覺得頭痛,或者頭腦不清醒,很想睡覺,這是「心神昏塞」。甚至「轉頭即忘」,因為氣血不通,煩惱多、業障重,所以記憶力退失,轉頭即忘。

「或無事而常煩惱」,有的人沒事幹坐在那地方也會起煩惱。有的人沒有生活目標,整天打妄想、起煩惱。天氣晴朗,「天氣太好了,好熱」,起煩惱;快下雨了,「天看起來好陰,令人不舒服」,起煩惱。這也是一種障重的徵兆。

「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」,看到行善業的君子,內心很沮喪,不僅不隨喜,甚至感到厭煩,內心是一種排斥的心態,這個也是業障。

「或聞正論而不樂」,聽到別人講世間的正道言論,或者佛法正論,內心不快樂、排斥。

「或施惠而人反怨」,自己幫助別人,但是反而被別人傷害,這個不能完全怪別人,有時候是自己的業障。

「或夜夢顛倒」,晚上睡覺的睡眠質量非常不好,總是做惡夢,或者做一些顛顛倒倒的夢,這也是業重的徵兆。

「甚則妄言失志」,講話的時候語無倫次,想要說東卻講到西,想要說是,卻不自覺講不是等等,內心已經混亂的表現。

「皆作孽之相也」,這些都是作孽所顯的相。

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人有這樣的事相,或者顛顛倒倒,或者轉頭即忘,或者晚上睡覺夜夢顛倒,原因是現在的人因為社會、科技的進步,所以越來越方便造業。由於內心沒有因果的觀念,也不怕做壞事的果報,熏習多了,果報也就越快現前。

上面是比較粗顯的徵兆。有的人說我沒有以上徵兆,我身體很好,心很清明,都沒問題,是不是不需要懺悔了?不是的。我們剛剛講,等覺菩薩都要修懺悔,何況我們?就算我們沒有這麼粗重的問題,但是我們都會有煩惱和習氣,有煩惱習氣就要懺悔。

或許有的人會說,我沒什麼煩惱、習氣的。但是要知道,如果一個修行人, 看不到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是很失敗的。貪愛眷屬、聲名、地位、財富等等的貪;喜歡跟人家比較、看到別人總是喜歡批判的瞋;對因果的道理半信半疑的癡,即使是佛教徒,甚至修行人也都會有的。這些煩惱障跟業障,除了用般若智慧來調伏煩惱之外,再就是要懺悔。因為就算明白很多道理了,但是往往心中還是做不了主,就必須要修懺。

就像在天台宗修行的方法,主要是靜坐修禪,修圓頓止觀。但是如果修了很久很久都無法相應,這個時候怎麼辦呢?就要修懺、拜懺。

這是第一個花報,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的,是業障的徵兆。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多拜懺,這個很重要的。而且不是說剛學佛才拜懺,而是一路都要拜懺。我看反倒是老和尚比年輕人還要用功,有九十幾歲的老和尚,每天凌晨兩點多就起來開始拜佛,都很精進的。

第二個「正報」,就是未來正式的果報,墮入三惡道。

「十不善業道:上者地獄因,中者畜生因,下者餓鬼因。」隨著造業時的心有輕重不同,所以未來感招果報有淺深的差別。如果造業時煩惱心重,即感招上品,也就是地獄的果報,餘二類推可知。

三惡道的果報都很長遠,而且很難以出來。為什麼呢?因為待越久癡心所越嚴重。想一想,我們如果得了重感冒,頭昏腦脹時,佛號還念得出來?正念還能生起?所以進了三惡道很難以出來,就是這個原因。

思惟此理,於因果怎可不謹慎,同時怎會不積極懺悔呢?

第三個「餘報」,從三惡道出來之後剩餘的果報。這當中包括等流果和增上果。等流果就是指我們正報的等流(相續)果報,也就是屬於正報中的餘報;增上果主要指的是依報中的餘報。

如同上表,比如一個人短命、多病,為什麼呢?很有可能就是過去生殺生的餘報,這個時候就是要多懺悔殺業。不能只是放生,放生只是助緣而已;還要懺悔,修習懺悔法門。

所以有時候我們要求世間的福德,但是誦經持咒,求很久求不到。這並不是法門的問題,而是要配合懺悔。比如世間人求子、求婚姻、求事業,有時修很久都求不到。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過去,或者過去生當中,曾經做過相應的罪業,所以在未懺悔清淨前,會妨礙這些福業的現前。

例如歡喜吃魚卵,不懺悔而求子;障礙他人婚姻,不懺悔而求婚姻等等。倘若所造業重,在這些罪業沒有懺除之前,將會障礙福報顯現的,必須要配合拜懺,這個很重要。

在此舉《了凡四訓》的例子:袁了凡想要求子,雲谷禪師就問他:「汝自揣應得科第否?應生子否?」意思就是說你反省自己的習氣,像是該有功名、孩子嗎?袁了凡想了很久,檢討自己的性格當中,刻薄等種種不良習氣,不像是有福德之相。

所以雲谷禪師就教他「汝今擴充德性,力行善事,多積陰德。」也就是從以治習氣為主,配合持准提咒、培福等助緣以轉業。所以並非如一般人所想,《了凡四訓》主要是教人填寫功過格等。如果習氣不除,修再多福報也難以顯現。袁了凡深知此理,因此才改名為「了凡」,以銘自己修正習氣、積功累德的決心。所以懺悔、改正習氣,才是真正求福之道。

我們可從上表,十惡業的餘報中去自我檢討,就可以知道自己習氣何種偏重,而能努力懺悔、對治相應的習氣,才有轉凡成聖之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良因法師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以戒為師 的頭像
    以戒為師

    老實念佛,以戒為師

    以戒為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