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 師父慈悲! 剛剛提到念佛機的問題,就是《地藏經》也講人臨命終時,如果有人為他念一聲佛號的話,他起碼是不墮惡道。這個時候我不知道念佛機是不是也起同樣作用? 假如說我在院子裡每天都放念佛機,有眾生往生的時候,他是不是能受到這個功德受用?
師父答疑: 好,請坐。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。
聽到一句佛號不墮惡道,但是他要聞持,要受持。我想我們現在聽過《佛法概要》,諸法的緣起,一定要從內心安立。如果你念佛號的時候,他甚至於沒有聽到,也可能他耳根已經敗壞,因為我們在臨終的時候諸根敗壞,理論上耳根會最後走,但是也有例外。
那麼你到一個現場的時候,他已經沒有呼吸了,那他到底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,對不對?當然我們放佛號沒有壞處,但是對他有沒有好處,難講!
第一個,他是不是相應?
第二個,他跟佛號接觸的時候,是不是有信仰? 這個很重要! 他是不是相信這個音聲是一種功德相?因為信仰是雙手,沒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寶。如果對阿彌陀佛的佛號你認為它只是一個音聲,結果就是——它果然是一個音聲,因為他沒有信仰。所以他這個會入寶山而空手回的,佛號在他的心中轉一次的時候,不一定會留下珍寶,不一定,如果他沒有信仰的話,他沒辦法去取寶。
所以唯識學說信就是雙手,這個牽涉到他本身對阿彌陀佛佛號的信仰、他的皈依。如果他完全不相信,那就有限了,那救拔就有限了。因為珍寶在他的心中轉一次,他沒有雙手就沒辦法取寶了。
所以你敢說他聽到佛號,他沒有信仰能夠不墮惡道嗎? 不能這樣講。你要這樣子成立的話,那佛法的因緣觀要重新建立了,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,就是有一種外在的力量能夠主導你了,那是他生的、上帝的思想。佛教的因緣觀一定從內心發作的,誰對你來說都是助緣,你的心只要不相應,這個東西對你等於沒有。
佛教的因緣觀跟外道的因緣觀最大的差別,就是因為一切法畢竟空,所以才能夠緣起。
一念心動,你念頭一動,就是一個緣起; 你念頭不動,就沒有緣起了。所以他心中跟佛號不相應,不相應是什麼?
最基本的相應是信仰;第二個就是願力; 第三個就是觀照。他相應有淺到深的一種相應,如果你連信仰都沒有,這個佛號對你今生幾乎沒有幫助,絕緣。因為你心中沒有建立一種力量,你怎麼去改變緣起?
所以,諸位你要知道,心力帶動佛力,不是佛力帶動心力。如果你認為佛力可以帶動你,那你這個是外道思想、他力的思想。如果佛陀可以帶動我們的心力,那應該每一句佛號進入了心中,結果都一樣,因為是佛陀決定的,對不對? 那就不應該有些人念佛有往生,有些人不往生了。如果佛陀可以主導的話,是不是?所以這個不能成立。
所以是我們在主導佛號,你有多少準備,佛陀給你多少功德,這才合乎緣起。這個很重要!感應道交不能向外追求,「眾生心垢淨,菩薩影現中」,是有條件的感應。你準備好了多少,佛陀給你多少,這個才合乎緣起。
為什麼回向可以改變結果呢?
學員:師父在講授業感緣起時,舉出一個公案,說目犍連尊者的母親墮入餓鬼道,尊者給她飲食,當下變成火焰,這裡強調的業力是個人的招感,別人是無法取代的。但之後尊者供養十方僧眾,從而使母親脫離餓鬼道。為什麼尊者所修的功德,可以改變他母親的業報呢?
淨界法師:這個地方,我們來看看講義好了,看看講義可能會引發大家的回憶。
我們看看這個地方的講義,是來自於修學宗旨。我們看講義第六頁,講到有三種緣起:業感緣起、賴耶緣起跟真如緣起。
佛教講緣起,最基本的就從業感,萬般皆是業,半點不由人,我們生命的差別是由業力決定的。
我們看尊者這個公案,他在幫他母親消業障,採取了兩個方法:第一個用神通力。他用神通力把飲食拿到母親的地方,加持他母親,希望借由他的神通力,讓他母親能夠吃下這個飲食,但是失敗了,因為業力不同意,業力把她的飲食變成火焰。
尊者後來去請示佛陀,佛陀教他改用回向力,說你不能用神通。後來他供養大眾僧,把功德透過他至誠的回向,就是把他的福德力回向給她,就比如她這裡面的水是髒的,但是你把這個清淨的水放進去,就稀釋了她的罪業。回向有一種滅罪生善的功能,後來他母親就吃到飲食了。
這說明什麼呢? 佛教的因緣觀,你不能從結果上去改變,它主要是要強調這個。他的貧窮,他的痛苦是有他的業力,你不從因地的業力去改變,而直接用神通力去改變他的貧窮,這是不對的。
就像《攝大乘論》講到菩薩的功德,有人就提問了,他說,菩薩有無量的功德,就是他把手伸出來,他過去的六波羅蜜可以雨無量珍寶,珍寶就像下雨一樣出來。世間上貧窮人這麼多,觀世音菩薩您可以行行好,用您的手到非洲的地方一放,下很多的珍寶、飲食下去,可以救拔很多非洲的人,您為什麼不做呢?
不可以! 有情界周遍,具障而阙因,二種決定轉,諸佛無自在。
就是說,眾生他缺乏那個因地時,諸佛沒辦法。如果你本身有福報力,只是緣缺不生,那麼佛菩薩用神通力來激發你的善業,讓你的善業早一點出來,就是你的善業的schedule(時間表),本來是下輩子得果報的,佛菩薩用神通力讓你變好了,那是因為你的因地具足。如果你沒有這種因地,佛菩薩不能改變這個事實,他不能創造一個因地。
所以,具障而阙因,二種決定轉,諸佛無自在。不要說尊者目犍連,就是佛陀都不能用神通力,讓一個餓鬼道的眾生直接變成到天上去,不可能!除非佛陀為他說法,改變他的思想,讓他忏悔。生命不能從結果上改變,主要的在這個地方,因為你的主宰,業感緣起的主宰是業力。
比方說一個蘋果它長出來不甜,你要改變它的種子,它的過程,諸法因緣生這過程很重要。可能這個種子的品種有問題,可能你栽培的過程方法有問題,你要改變它的過程。所以佛教是不能用結果來改變的,不可以!
神通在業力的面前是不得自在的,就是這個意思。
業感緣起,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?請說。
學員:師父慈悲! 弟子還是不太明白,為什麼這個回向可以令結果改變呢? 它的方法是怎麼樣?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嗎?
淨界法師:是的,這是很深的道理。其實業感緣起,是比較不能解釋回向的道理,包括賴耶緣起都沒辦法解釋回向。就是說,我阿賴耶識的業種子,是我的前七識去熏習,它才會有,怎麼你阿賴耶識的善業,能夠跑到我的阿賴耶識? 從賴耶緣起也不可以,對不對?
所以在《宗鏡錄》上說,諸佛的神通加持力,凡夫的回向力,唯識學是不能解釋的,那《阿含經》更不能解釋,只有真如緣起可以解釋。
這叫不思議熏習,因為真如緣起的特點,就是每個眾生有他差別的業緣,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一念清淨離相的心性。就是說,我的善業回向給你,你可以得到七分之一,對不對? 那表示什麼?表示眾生跟眾生之間,一定有一個相通點,才可以把我的業回向給你。
整個緣起當中,業感緣起的問題在哪裡?業感緣起就是說,這個業造了以後,到底去了哪裡,它不解釋,就是它沒有用心識來攝持這個業力。所以業力變成不可改變,就是你的心態不管怎麼變,業力不可改變了。
所以業感緣起思想的不足,就是說你造了業,在《阿含經》裡面說,造了重罪,它是不可以懺悔的,在業感緣起是不能懺悔的,因為你業造了以後,它只有業決定,你這個業就存在法界了,你怎麼懺悔? 你不可能回到過去。
但是賴耶緣起就比較好,你業造完以後是跑到第八識去了。第八識它受前六識的熏習,你第六意識有所造作,第八識它能夠不思議熏,不思議變,對不對?你造了以後,第六意識馬上忏悔,這個時候折損第八識的業力。所以從大乘的角度,所有的罪都可以懺悔,造五逆十惡都可以懺悔,因為業力是第八識攝受的,而第八識正受到前六識的熏習,對不對?
那回向呢? 連唯識都不能解釋,只能用真如緣起。因為十法界眾生,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真如是共通的,在真如當中是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它是沒有業力,沒有妄想,沒有生老病死的。雖然我們現在活在妄想,但是心性沒有失掉,所以他可以回向,叫作真如內熏。
就是透過真如的熏習,比如說,我們不要講回向,你看我們實際的例子。有些人離家很遠,過年時,你在這個地方遙念家鄉的母親,她會感受得到。你憶念母親,她為什麼感覺得到兒子在憶念她? 她有某種特殊的感動? 這樣子,你從業感緣起當然沒辦法解釋,從唯識的角度也沒辦法解釋。
我憶念我的母親,我的心在我第八識裡面活動,我的第八識跟我的母親第八識,是獨立的個體,對不對?那也只好用真如來解釋了。
感應道交,神通加持,功德回向,都只能夠用真如的緣起,因為它們之間有共同的平台可以互通,是這樣子的。但是神通不能改變生命的結果,這個是所有緣起都解釋不通的,連業感緣起都解釋不通。
如果說,你有業障,某一個上師幫你加持,你真的好了,其實是你自己有那個善根力。作為一個上師,他只是把你的善業,先提前調動出來而已。台灣以前有一位在家女眾居士,她得到癌症,到印度去找一個上師幫她加持。這上師入定觀察說,我可以讓你的癌症好,但是你來生還要得一次癌症,因為他不能把業消掉。他把你的業怎麼樣? 那個schedule(計劃)把它往後延了,看你要不要麼。後來這位台灣女居士,她選擇還是算了,今生受了就算了,她就回來了。
所以,沒有一個人可以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,去改變你的業力,不可能的! 他只是作一個調整,他用神通力把你的善業先調動出來而已,不能改變,除非你自己要改變,你從內心改變可以。就像蕅益大師說的,當一個人做夢時,沒有人可以進入夢境去改變你的夢境,除非你自己醒過來。就是佛陀只有說法來啟發你的覺悟,你自己想要改變,才可能改變。關於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?
諸位!你基本的正見,就是說,任何的改變只有源自於你自己的心態,不可能外來,這是基本佛法。佛教的因緣觀絕對是不能心外求法,就算外在的因緣讓你改變,那也是剛好你有這個業力,你的善根也成熟了,別人只是一個助緣,激發你內在的善根而已,那是湊巧。
學員問:師父慈悲!弟子想知道,每個人的真如都是一樣的嗎?真如是只有一個嗎?用真如來解釋回向,我認識這個人回向給他,就會比較有感應;如果我不認識這個人,回向就不一定感應。
淨界法師:對! 對! 對! 你跟他因緣深,也有關係,因為它受熏。
什麼叫受熏呢? 真如它不是獨立的,真如緣起就是說,真如的體性是平等的,但是它受前六識的熏習,所以一旦講受熏,就有因緣的淺深差別。你不要說凡夫跟凡夫,你看,你跟佛陀之間也是真如緣起,對不對?但是你想,你對佛陀憶念得深,佛陀對你的加持力也比較深,這是事實,是吧?
所以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上說,佛度生,生受化,其間難易淺深總在於緣。你跟佛陀沒有緣,佛陀沒辦法救拔你。你為什麼要念佛?就是創造一種因緣而已。
學員問:那弟子的理解就是真如是一個,我們跟佛陀的真如都是一樣的。
淨界法師:不能說一個,因為它遍滿法界,就是除了真如以外都沒有東西了,你不能說它一個。你說它一個,好像一個以外,另外還有什麼東西一樣,它是周遍法界,是一個如的境界,它不是一個,也不是兩個,它是一個如的境界。
學員問:那分別就是在這個一念,就是在前六識的分別?
淨界法師:因為真如它會受前六識的熏習,而不思議熏,不思議變,它會現出作用來。它雖然清淨本然,但是你去熏習它時,它會產生差別的因緣果報出來。
節錄自淨界法師《天台教觀綱宗講記》
留言列表